至德本无名,宣尼一此评。
能将天下让,知有圣人生。
南国奔方远,西山道始亨。
英灵岂不在,千古碧江横。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语言以及表达技巧的把握。解答此题,首先应了解全诗的大意和内容,然后根据题目中给出的要求,逐句分析理解。“苏州十咏泰伯庙”:泰伯庙即泰伯庙,又称吴庙。在苏州市西北阊门外。建于春秋末年,历代屡毁屡葺。宋元以后,庙宇渐为官宦所占据。清乾隆年间重修时,改称吴庙(《嘉庆一统志》)。这首诗是诗人于乾隆三十四年(1769)游览泰伯庙有感而作。前四句写景,后四句叙事。第一联“至德本无名”,点明作者要赞颂的人物是孔子。第二联写孔子能将天下让给他人,自己甘居贫贱之位。第三联写孔子南游到周,经过方山,开始讲学。第四联“英灵岂不在,千古碧江横”说孔子虽然逝世,但他的精神永远存在,其精神就像碧江一样流淌不息。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孔子的崇敬之情。

【答案】

泰伯庙/即泰伯庙,又称吴庙。在苏州市西北阊门外。建于春秋末年,历代屡毁屡葺。宋元以后,庙宇渐为官

宦所占据。清乾隆年间重修时,改称吴庙。诗人游览泰伯庙,感慨良多,写下了这首七绝。

译文:

至圣孔子本无名,只因为孔子能将天下让给他人,所以被后人尊奉。孔子南游到周,经过方山,开始讲学。英

灵虽然已经离开这个世界,但他的精神却像碧江一样流淌不息。

注释:

至德:指孔子的高尚品德。宣(xuān)尼:孔子的弟子颜回,字子渊,鲁国曲阜人,因姓孔名回。

一此评:这是对孔子的评价。

能将(jiǎn qiěn)天下让给他人:孔子提倡仁爱,主张“克己复礼”,把治理国家和推行仁政作为自己一生的追求

。他反对强权政治,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论语·尧曰》)。这种思想与当时君主专制的社会现实很不相

容,因此孔子多次遭到贵族和保守势力的诽谤、攻击。他为了推行他的学说,甚至三次离开鲁国,到别的国家去传播他的

学说。

知有圣人生:孔子认为只有圣人才具有崇高的道德品质和博大的胸怀。

南国:指鲁国南部地区。这里泛指南方地区。

西山:指泰山。古代以泰山为五岳之首,所以称为西岳。道始亨:道路开通,教化普及。

赏析:

此首诗是诗人于乾隆三十四年(1769)游览泰伯庙有感而作。前四句写景,后四句叙事。第一联“至圣本无

名”,点明作者要赞颂的人物是孔子。第二联写孔子能将天下让给他人,自己甘居贫贱之位。第三联写孔子南游到周,经

过方山,开始讲学。第四联“英灵岂不在,千古碧江横”,说孔子虽然逝世,但他的精神永远存在,其精神就像碧江一

样流淌不息。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孔子的崇敬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