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累阴德,闻之三十天。
一朝鸾鹤来,高举为神仙。
冉冉去红尘,飘飘凌紫烟。
下有修真者,望拜何拳拳。
愿君银台上,侍帝玉案前。
当有人间问,请为天下宣。
自从混沌死,淳风日衰靡。
百王道不同,万物情多诡。
尧舜累代仁,弦歌始能治。
桀纣一旦非,宗庙自然毁。
是非既循环,兴亡亦继轨。
福至在朱门,祸来先赤子。
尝闻自天意,天意岂如此。
何为治乱间,多言历数尔。
愿天赐吾君,如天千万春。
明与日月久,恩将雨露均。
帝力何可见,物情自欣欣。
人复不言天,天亦不伤人。
天人两相忘,逍遥何有乡。
吾当饮且歌,不知羲与黄。
翻译为:“神仙般的人物,历经累世的恩惠和美德,听闻此事后,三十天之内就会到来。一旦鸾鹤飞临,他们将会高升为神仙。渐渐地离开红尘世界,飘向紫色的云烟之中。下方有修行者,仰望敬拜之情难以言表。愿君能进入银台之上,侍奉在帝室玉案之前。届时人间会有人询问,请求神仙降临人间,宣扬世间的美好。”
接下来是诗句:
- “真人累阴德” - 这一句表达了神仙或圣人因长期的善行和积累的德行而受人尊敬和欢迎。”累阴德”意味着这些德行是长时间的、连续不断的,而不只是一次性的贡献。
- “闻之三十天” - 这里指的是神仙的到来不是突然的,而是有一个过程或者等待的时间。”闻之”可能表示通过某种方式得知,可能是预言、传闻或某种神秘的感应。
- “一朝鸾鹤来” - 鸾鹤是中国古代神话中吉祥的象征,常用来比喻仙者。”一朝”表示很快,”来”则强调了这种变化的到来是迅速而确定的。
- “高举为神仙” - 描述了神仙或仙人最终达到的一种状态,即被举荐或提升到超越凡人的存在。”高举”意味着地位或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 “冉冉去红尘” - “冉冉”形容慢慢移动的样子,这里用来描绘神仙远离尘世纷扰的状态。”红尘”指的是人间的俗世或红尘世界,也就是人类社会和世俗生活。
- “飘飘凌紫烟” - 描述神仙或仙人超越了世俗的界限,达到了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紫烟”通常与仙境联系在一起,象征着神秘和非物质的领域。
- “下有修真者” - “修真者”指那些致力于追求精神或肉体上修炼的人,他们往往寻求超脱尘世的生活方式。这里的”下有”可能暗示着这些修真者存在于一个较低层次的世界,或者是指从更高级的世界中来的使者。
- “望拜何拳拳” - 描述了修真者对神仙的敬畏和尊敬,他们的行动充满敬仰和虔诚。这里的”何拳拳”强调了这种情感的强烈和真诚。
- “愿君银台上” - “银台”可能指的是皇宫或朝廷中的高位,也象征着权力和尊贵。这句话表达了修真者对于能够接近并服务于神仙的愿望。
- “侍帝玉案前” - 描述了神仙在皇宫或其他重要场所中的地位,以及修真者愿意为神仙服务的意愿。”玉案前”通常与皇帝的工作区域有关,暗示了这是一种非常高级别的服务。
- “当有人间问” - 这是对未来的预测或预言,表明神仙的存在和活动将在人间引起注意和询问。这里的”人间问”可能指的是普通民众的好奇或询问。
- “请为天下宣” - 强调了神仙的使命或职责,他们被赋予的责任是向世人传达某些信息或教诲。这里的”宣”可能指宣传或传播,是一种广泛的影响。
- “自从混沌死” - 这里的”混沌”可能指的是宇宙的原始状态或混乱状态。”死”表示结束或消亡。这句话可能在讲述一个历史过程,即从混沌到有序的转变。
- “淳风日衰靡” - “淳风”可能指的是纯正、朴素的社会风气或文化传统。”日衰靡”表示这种风气正在逐渐衰退,变得不那么纯正和质朴。
- “百王道不同” - 这句话强调了历史上不同朝代之间的政治和文化差异。”百王”可能指的是无数的帝王时代。”道不同”表示在这些不同的时代中,人们追求的目标和理念是不同的。
- “万物情多诡” - 这句话表达了自然界和社会中存在着许多不寻常和复杂多变的情况。”情多诡”指的是事物的变化多端,充满了不可预知的因素。
- “尧舜累代仁” - 提到了两位中国古代的圣君尧和舜,他们是古代传说中的仁君的代表。这里的”累代”可能指连续几代,而”仁”则是他们的共同特点,即以仁爱治国。
- “弦歌始能治” - 这句话可能在讲述尧和舜如何通过音乐和诗歌来治理国家,从而体现出他们对人民的关爱和教化。这里的”弦歌”可能指的是歌舞,是一种娱乐形式,也可能是对教育和启蒙的描述。
- “桀纣一旦非,宗庙自然毁” - 这里提到了夏朝的暴君桀和商朝的暴君纣,他们因为一时的错误而导致了自己的灭亡。这里的”一朝非”可能指的是由于某一事件或个人的错误导致了整个王朝的崩溃,而”宗庙自然毁”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毁灭是由内部因素引起的,而非外力的入侵。
- “是非既循环,兴亡亦继轨” - 这句话强调了世间的是非观念往往是循环往复的,而国家的兴亡也是如此,总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既循环”指的是已经发生过的事情会再次发生,而”继轨”可能指的是按照某种模式或规律继续前进。
- “福至在朱门,祸来先赤子” - 这句话表达了福祸往往与个人的身份或地位有关,富贵之家容易得到好运,贫贱之人则更容易遭受不幸。这里的”朱门”可能指的是富有人家的大门,而”赤子”则指的是平民或百姓。
- “尝闻自天意,天意岂如此” - 这句话可能在表达人们对天意的信仰,认为天意是有定数的,不会随意改变。这里的”尝闻”可能表示曾经听说过或观察过,”天意岂如此”则在反问天意是否真的如此决定一切。
- “何为治乱间,多言历数尔” - 这句话可能是在说在治理国家的过程中,人们经常需要谈论各种策略和规划,而这些策略和规划往往都是基于过去的经验和教训。这里的”多言历数尔”可能指的是很多人反复讨论这些问题。
- “愿天赐吾君,如天千万春” - 在这里,诗人希望上天能够赐予他一个君主,这个君主能够拥有如同春天一样的生命力和繁荣景象。这里的”如天千万春”可能意味着希望君主能够得到长久的和平与繁荣。
诗句注释: 范仲淹(989-1052)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此诗是诗人对神仙境界的向往和对人间政治腐败的批判。
诗句赏析: 此诗通过描绘神仙的降临,表达了作者对高尚品德的追求以及对人类政治和社会的深刻思考。诗中的情感丰富而复杂,既有对神仙境界的向往,也有对人间现实的不满和忧虑。
此句译文:
- 神仙们经历了漫长的恩惠和美德之后,听说这件事后很快就会到来。
- 一旦鸾鹤飞临,他们将会高升为神仙。
- 渐渐地离开红尘世界,飘向紫色的云烟之中。
- 下方有修行者,他们仰望敬拜之情难以言表。
- 愿君能进入银台之上,侍奉在帝室玉案之前。
- 到时候人间会有人询问,请让神仙降临人间,传播世间的美好。
- 自古以来,天地之间就是不断变迁的,万物之情也是多种多样的。
关键词:神仙、恩惠、道德、政治腐败、人性、社会现状、理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