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沧海郡,幕府清风堂。
诗书对周孔,琴瑟亲羲黄。
君子不独乐,我朋来远方。
言兰一相接,岂特十步香。
德星一相聚,直有千载光。
道味清可挹,文思高若翔。
笙磬得同声,精色皆激扬。
栽培尽桃李,栖止皆鸾皇。
琢玉作镇圭,铸金为干将。
猗哉滕子京,此意久而芳。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诗首句:“书海陵滕从事文会堂”
- 解释:此处提到的“书海陵”,可能指地名或地点,而“滕从事文会堂”则暗示了这是一个文人雅集的场所。
- 译文:在书籍的海洋之中,有一处名为滕的地(处),这里经常举行文人雅集的文会堂。
- 注释:“书海”通常用来形容知识的海洋,象征学问的丰富;“滕从事文会堂”可能是一个历史遗迹或文化景点。
2. 第二句:“东南沧海郡,幕府清风堂。”
- 解释:这两句描述了一个地理位置——东南方向的海滨郡,以及一个象征学术和文化氛围的地方——幕府清风堂。
- 译文:位于东南方向的海边,有一座象征着清高和正直的幕府清风堂。
- 注释:“东南沧海郡”可能指的是某个具体的历史或地理背景;“幕府清风堂”则给人一种清新、高雅的感觉。
3. 第三句:“诗书对周孔,琴瑟亲羲黄。”
- 解释:此句强调了儒家文化的重要性,通过“诗书”来比喻学习和传承经典,“琴瑟”则象征着和谐与美好的生活。
- 译文:诗与书都可以用来对孔子的教导进行研究,琴瑟则象征着音乐中的节奏和和谐。
- 注释:“周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的核心代表;“羲黄”则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黄帝时代。
4. 第四句:“君子不独乐,我朋来远方。”
- 解释:这句话表达了一种理想的人际关系,即不仅是个体的快乐,更在于与他人共同分享和成长。
- 译文:君子的快乐不仅仅是个人的快乐,而是与朋友们一起分享的。
- 注释:“君子”在这里是对高尚人格的一种称谓;“独乐”和“远方”则分别代表了个体的快乐和广泛的社会联系。
5. 第五句:“言兰一相接,岂特十步香。”
- 解释:通过兰花的比喻,赞美了友谊的纯洁和美好。
- 译文:就像兰花一样,君子们彼此相连,不仅近在咫尺,而且远远地就能感受到他们的美好。
- 注释:“言兰”可能是指君子之间的交流和联系;“十步香”则是一种夸张的说法,形容君子们的德行令人敬佩。
6. 第六句:“德星一相聚,直有千载光。”
- 解释:这里使用了“德星”这一意象,象征着道德的光芒能够照亮千古。
- 译文:当志同道合的人聚在一起时,他们的道德光辉可以照耀千年。
- 注释:“德星”是一个象征性的概念,用于形容高尚的道德品质;“千载光”则强调了这种品质的永恒价值。
7. 第七句:“道味清可挹,文思高若翔。”
- 解释:这里赞扬了一种淡泊明志、高洁脱俗的生活态度和追求卓越的文学创作。
- 译文:品味着清淡的人生,思想就像飞翔的鸟儿一样自由自在。
- 注释:这里的“清”和“高”都是对人生态度和文学创作的赞美。
8. 第八句:“笙磬得同声,精色皆激扬。”
- 解释:描述了一幅和谐共融、精神振奋的画面。
- 译文:音乐中的笙和磬发出了相同的声音,色彩都显得格外明亮和振奋。
- 注释:“笙”和“磬”都是古代乐器,常用来代表音乐的和谐;“激扬”则形容精神振奋、情绪高昂的状态。
9. 第九句:“栽培尽桃李,栖止皆鸾皇。”
- 解释:这里通过比喻表达了教育和培养出优秀的人才,以及人才们各自不同的卓越成就和地位。
- 译文:我们如同栽培桃李一样培育着人才,而他们的成就各不相同,有的如鸾凰一般尊贵。
- 注释:“桃李”和“鸾皇”都是传统文化中的吉祥象征,分别代表着学生和高贵的人才。
10. 第十句:“琢玉作镇圭,铸金为干将。”
- 解释:通过制作精美的玉石和金属器物,比喻精心雕琢和创造。
- 译文:像雕刻玉石一样精心制作镇圭,铸造成锋利无比的干将剑。
- 注释:“镇圭”和“干将”都是古代常用的器物名称,象征着精湛的工艺和力量。
11. 第十一句:“猗哉滕子京,此意久而芳。”
- 解释:这是对滕子京(可能指的是滕子京的某种特质或成就)的一种高度赞赏和怀念。
- 译文:啊,滕子京,你的理想和志向是如此高尚和持久,永远芬芳。
- 注释:“猗哉”是一种感叹词,用于表达赞美和敬仰之情;“久而芳”则表明这种理想和志向具有恒久的价值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