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府西征日,高贤进谒时。
骅骝神异骨,丹凤羽毛奇。
外计留关决,中朝失表仪。
济时才不展,已有令名垂。
【注释】:
先府西征日,高贤进谒时:先将军在西部征战的时期,高士来朝拜你的时候。
骅骝神异骨,丹凤羽毛奇:骏马有神奇不凡的骨骼,红凤凰有奇异非凡的羽毛。
外计留关决,中朝失表仪:在外面的决策中,关中的决策被搁置了,朝廷中的决策失去了仪表。
济时才不展,已有令名垂:现在他有能力挽救时局却没有施展,已经留下了好名声。
【赏析】:
《毌清臣中散挽词三首》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这首诗通过赞美毋清臣的才能和品德,表达了对他的怀念和敬仰之情。诗中通过对毋清臣生前功绩的描述,展现了他的卓越才华和崇高品质;同时,也通过对他不幸命运的描写,表达了对生命的感慨和对人生无常的哲理思考。全诗语言简练、含义深刻,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诗人以“先府西征日,高贤进谒时”开篇,描绘了毋清臣在军队中的英姿飒爽的形象,以及他在朝中受到尊敬的场景。这里,“西征”,暗示了毋清臣在战场上的英勇无畏和果敢决断;“高贤”,则表明了他的高尚道德品质和卓越才干。这两联诗,通过描绘毋清臣在军事和政治上的辉煌成就,为下文的哀悼之情埋下伏笔。
诗人转入对其不幸命运的描绘:“骅骝神异骨,丹凤羽毛奇”。这里,“骅骝”指骏马,象征着毋清臣的高贵血统和超凡脱俗的气质;“丹凤”则是传说中的吉祥之鸟,代表着祥瑞和美好的愿望。这两联诗,通过对毋清臣外在形象和内在气质的赞美,表达了对他才华横溢和品德高尚的深深敬意。
诗人并没有满足于此,而是进一步揭示了毋清臣不幸命运的原因:“外计留关决,中朝失表仪。”这里的“外计”,可能指的是边疆的军事策略或对外关系;“关决”则意味着决策的失误或延误;“中朝”,则可能指的是朝政的腐败或政治斗争。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毋清臣的不幸命运。
诗人以“济时才不展,已有令名垂”作为结尾,既表达了对毋清臣才能未能得到充分发挥的惋惜之情,也体现了他对这位英雄人物的深深怀念。同时,“令名垂”也暗含了对毋清臣一生清廉正直的评价和赞颂。
《毌清臣中散挽词三首》通过赞美毋清臣的才能和品德,表达了对他的怀念和敬仰之情。诗中通过对他生前功绩的描述和不幸命运的揭露,展示了他的卓越才华和崇高品质;同时,也通过对生命无常的哲理思考,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悟和对生命的珍视。这首诗语言简练、含义深刻,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是李商隐诗歌创作中的佳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