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昔先门陟谏垣,正人风采动朝端。
家声宜有琳琅器,兄职今峨獬豸冠。
台阁继登时所贵,忠贤得用古来难。
浮荣未必吾儒志,会把功名竹帛看。
注释:
- 忆昔先门陟谏垣:回忆起过去我们家族曾经在朝廷担任过谏官。
- 正人风采动朝端:正直的人的品质和风范,使朝廷上下都为之震动。
- 家声宜有琳琅器:我们的家族名声应该像琳琅一样珍贵。
- 兄职今峨獬豸冠:你的职责现在就像獬豸一样尊贵。
- 台阁继登时所贵:台阁之高,是朝廷的荣耀所在。
- 忠贤得用古来难:忠臣贤士被重用自古就是难事。
- 浮荣未必吾儒志:浮华的荣誉并非我所追求的。
- 会把功名竹帛看:把名誉和功绩记入史书,这是儒家的理想。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送他的哥哥贯之为御史时所作,表达了他对哥哥的祝福和期望。
首句“忆昔先门陟谏垣”,回忆了家族在朝廷担任过谏官的历史。谏官是古代的一种官职,负责向皇帝进言劝谏,是朝廷中的重要职位。这里诗人提到“正人风采动朝端”,意味着他的家族一直以正直的品质为人所称道,这种品质使得他们在当时朝廷中具有很高的声望。
第二句“家声宜有琳琅器”,进一步强调了家族的声望,暗示家族的名声如同珍贵的玉器一样,值得珍视和传承。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家族的自豪感和对家族传统的尊重。
第三句“兄职今峨獬豸冠”,描述了哥哥现在的职责,他像獬豸一样尊贵,象征着他在朝廷中的崇高地位。这句话也体现了诗人对哥哥的赞赏之情。
接下来的四句,诗人从朝廷的高度、忠臣贤士的重要性以及个人的志向等多个方面,表达了对哥哥的祝愿和期待。他认为,只有忠诚贤能的人才能够得到朝廷的重用,这也是自古以来难以实现的理想。因此,他希望哥哥能够像忠臣一样为国家效力,为百姓造福。
最后一句“浮荣未必吾儒志”,诗人表示自己追求的不是表面的荣誉,而是内心的修养和道德的完善。他认为,真正的成就不在于一时的名利和地位,而在于个人的品德和行为。这句话体现了诗人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也表达了他对家族的期望和嘱托。
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情感真挚深厚,既表达了诗人对家族的骄傲和自豪,又展现了他对哥哥的深深祝福和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