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造化擘巍峨,千古伊流向此过。
四面寒松拥香刹,两崖苍石束寒波。
身闲愈觉良朋贵,诗拙翻羞好景多。
宜向诸方纵萧散,明朝望洛下长坡。
这首诗是王弱翁游览龙门山时的即兴之作,诗人在游玩的过程中,看到了山川的美丽,也感受到了自然的神奇。
“谁知造化擘巍峨,千古伊流向此过”两句是对龙门山的赞美。在这里,“造化”指的是自然的力量,“擘巍峨”则形容山的高大壮丽。“伊江”指的是伊水,伊水从龙门流出,流经洛阳,因此被叫做伊江。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龙门山壮丽景色的感叹和赞美。
“四面寒松拥香刹,两崖苍石束寒波”两句是对龙门山的详细描绘。诗人描述了龙门山周围的景象:四周围绕着寒冷的松树,香刹(佛教建筑)被松树围绕;两崖上覆盖着苍翠的石头,它们把清凉的水流束住了。这两句描绘了龙门山的自然景色,给人一种宁静、神秘的感觉。
“身闲愈觉良朋贵,诗拙翻羞好景多”两句则是对诗人自身感受的抒发。在这里,“身闲”指的是诗人心情悠闲,没有烦恼;“良朋贵”则是指朋友珍贵。诗人通过这句表达了自己的内心感受:在这样美好的环境中,朋友显得更加珍贵。而“诗拙翻羞好景多”则是诗人对自己诗歌水平的自嘲,他觉得自己写诗水平不高,但美景却太多了,有点羞愧。这两句反映了诗人在自然美景面前的自我认识和情感体验。
“宜向诸方纵萧散,明朝望洛下长坡”两句则是对未来的展望和期待。在这里,“诸方”指的是各地;“萧散”指的是洒脱、自在;“洛下长坡”则是指洛阳附近的长坡。诗人表达了自己想要游历各地、享受自由的生活的愿望,同时也对洛阳的长坡有着特别的感情。这两句既是对过去经历的一种感慨,也是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和期待。
赏析:这首诗是王弱翁游览龙门山时的作品,诗人通过对龙门山的赞美、描绘以及对自身的抒发和对未来的展望等方式,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对朋友的珍视以及对生活的热情和期待。整首诗歌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触动。同时,诗人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展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