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华朝紫清,莲花开绿烟。
尝闻希夷隐,欲学南华仙。
道与寥廓友,形随变化迁。
餐霞倚八极,御气游九天。
静夜披蕊笈,清晨漱瑶泉。
闲临日谷啸,下拂云窗眠。
一朝玉棺坠,委体同蜕蝉。
霓旌自宛转,羽驾何飘翩。
空馀故馆在,遗像犹依然。
嗟吾生已后,不得见当年。
扶摇若可借,永谢区中缘。

【诗句释义】

希夷陈先生祠堂:希夷,指传说中的仙人陈希夷,这里指陈先生的祠堂。

太华朝紫清,莲花开绿烟:在泰山之北,有一座山叫太华,山上有座庙叫太华祠,传说中是仙人的居所。莲花在佛教中有特殊的意义,代表着清净和圣洁。绿烟,可能指的是山间云雾缭绕的景象。

尝闻希夷隐,欲学南华仙:我曾经听说过陈希夷隐居的故事,他想要学习南华真人(庄子)的神仙之道。

道与寥廓友,形随变化迁:道与天地万物为友,而人的身体随着岁月的变化而变化。

餐霞倚八极,御气游九天:餐霞,即食用云霞;御气,即驾驭气息。游九天,意指遨游于宇宙之间。

静夜披蕊笈,清晨漱瑶泉:静夜里翻阅经书,清晨起来喝泉水漱口,以保持心性和身体的清净。

闲临日谷啸,下拂云窗眠:闲暇的时候来到日谷(可能是指某个特定的山谷或景点),大声呼啸;或者下榻于云窗之前,安然入睡。

一朝玉棺坠,委体同蜕蝉:有一天,陈先生的棺材突然坠落,他就像蜕去外壳的蝉一样,身体化为尘土。

霓旌自宛转,羽驾何飘翩:霓旌,指仙女的彩带;羽驾,即神仙的车驾,这里形容神仙的飘逸姿态。

空余故馆在,遗像犹依然:陈先生的旧居还在,但已无人居住。他的遗像仍然保留着当年的风采。

嗟吾生已后,不得见当年:感叹自己已经去世之后,无法亲眼看到陈先生当年的样子。

扶摇若可借,永谢区中缘:如果有机会借助风力升上九霄,就可以永远摆脱世俗的纠缠,达到长生不老的境界。

【译文】

太华山北边,有座山叫做太华,那里有个太华祠,传说是仙人陈希夷的住所。我听说他隐居在那里,他想学习南华真人的神仙之道。

道家认为道与宇宙万物为友,而我的身体也随着岁月流转而发生变化。我尝试着在夜晚阅读经书,清晨喝泉水来保持心性的清净。有时候我会悠闲地来到日谷大声呼喊,或者在云窗之前安歇休息。

一天,陈先生的棺材突然坠落,他就像一个从蝉壳中蜕变出来的仙人一样,身体化为尘土。他的彩带在空中盘旋,他的车驾在天空中飞舞。

现在只剩下那座空荡荡的房子,他的画像仍然保存着当年的风采。我感叹自己的生命已经结束,无法亲眼见到陈先生当年的样子。

如果我能够借助风力升上九霄,我就可以实现永远摆脱世俗的纠缠,达到长生不老的境界。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陈希夷先生的祠堂进行描写和怀念的诗歌。诗人通过对陈希夷先生祠堂的描述,表达了对陈先生深厚的怀念之情。

首联“太华朝紫清,莲花开绿烟”描绘了陈先生祠堂所在之地的自然环境,以及那里的神秘氛围,为读者营造出了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意境。

颔联“尝闻希夷隐,欲学南华仙”则转入对陈先生生平的介绍,揭示了他对神仙之道的追求和向往。这里的“南华”指的是《庄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篇重要著作。

颈联“道与寥廓友,形随变化迁”进一步强调了陈先生追求道法自然的修行理念。这里的“寥廓”和“变化”都是道家哲学的重要概念,表达了陈先生对于宇宙规律的深刻理解。

随后的内容主要描述了陈先生的生活和修行过程。如“餐霞倚八极,御气游九天”,描绘了他修炼的过程,展现了他对于自然法则的深刻理解和运用。

尾联“空余故馆在,遗像犹依然”则表达了诗人对陈先生墓地的感慨和怀念。这里的“空余”和“遗像”都传达了诗人对陈先生的深深敬意和怀念之情。

最后两句“嗟吾生已后,不得见当年”则是诗人对自身命运的感慨,表达了他对无法见证陈先生仙迹的遗憾之情。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成功地表现了诗人对陈先生深厚的怀念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