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公有幽居,近在盘山下。
清济出其间,白石明可把。
盈科赴溟渤,习坎日倾泻。
竹色洗娟婵,松姿照萧洒。
室有古诗书,门无俗车马。
公居虽畎亩,寤寐惟朝社。
云山聊啸遨,鱼鸟同游冶。
在我本无心,群生系用舍。
终当入帝梦,肖象求岩野。
题诗寄林坰,俚调惭非雅。

【注释】傅公:指傅燮。傅燮曾任豫州刺史,有隐居之志,在盘山(今河南孟县西南)建草堂而居。济源:今河南济源西北。幽居:幽静的居处。盘山:位于河南孟县西南,为中岳嵩山的一部分。清济:清澈的济水。白石:指济水的石头。可把:可以取来。盈科:满流。指水从高处流下时填满了沟渠。溟渤:大海。习坎:《周易》卦名。象征坎险。倾泻:倾倒。竹色洗娟婵:竹林的颜色像洗涤过一样明亮洁白。娟婵:洁白柔美的样子。松姿照萧洒:松树的姿态显得潇洒自如。

【赏析】

这是一首题咏傅燮隐居盘山草堂的诗,写诗人对傅燮隐居生活的赞赏和向往之情。

首联点明傅燮的隐居之地是盘山,并说明他隐居的住所近在清济河边。“傅公”即指前文提到的傅燮。“幽居”指幽静的居处。盘山,位于河南孟县西南,为中岳嵩山的一部分。这里山势高峻,林木葱茏,风景优美,是隐居的理想之地。“近在盘山下”,表明诗人要为傅燮写的这首诗就在这里。

颔联描写了傅燮隐居环境的优美。“清济出其间”,指的是清济河从这里流出;“白石明可把”,指的是白色的石头清晰可见。诗人通过这两句,将诗人想象中的盘山美景描绘得十分生动、鲜明。

颈联以流水作比,进一步赞美了盘山景色之美。“满流赴溟渤”,“满流”比喻泉水;“溟渤”指大海。“涓滴赴溟渤”,意谓涓涓细流汇聚成海。诗人用“满”、“涓滴”等词来表达盘山溪水汇入江河的情景,形象地表现了盘山地势的险峻和盘山溪水湍急流淌的特点。而“习坎日倾泻”,则是说盘山溪水不断向山下倾泻而去,形象地表现了盘山瀑布奔流直下的特点。这两个句子都是以流水作为比喻,突出了盘山景色的秀美壮观。

尾联写诗人对傅燮隐居生活的赞赏和向往之情。“竹色洗娟婵,松姿照萧洒”,意思是竹子的颜色像洗涤过一样明亮洁白,松树的姿态显得潇洒自如。诗人通过对竹子和松树的描写,表达了他对傅燮隐居生活的喜爱之情。诗人认为,傅燮虽然身处山林之中,但并不与世隔绝,他的居室虽然简陋,却充满了书香气息;门前没有世俗车马来往,却只有白云飘荡,青山常在,一派宁静祥和的景色。诗人通过对这些景象的描述,表达了他对傅燮隐居生活的赞美之情。

尾联最后两句,诗人由赞颂傅燮隐居生活的美景,进而表达自己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我本无心于群生,用舍随缘任所宜。”诗人认为自己原本无心于尘世纷扰,只是随遇而安,顺应天时人事的变化而已。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超脱尘世纷扰的追求。

整首诗歌通过对傅燮隐居生活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山水相映、清幽秀丽的图景,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美、对隐逸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