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本无体,何在文字间。
易从先天画,诗自圣人删。
流风传益远,后作莫可攀。
推敲谁氏子,一字不可闲。

【注释】

  1. 大道本无体:大道,指宇宙万物的运行规律。本无体,即没有固定的形体。
  2. 何在文字间:何在,何处在;文字,文字记载的东西。
  3. 易从先天画:易,指《周易》。先天画,指《周易》中先天卦象的描绘。
  4. 诗自圣人删:诗,指诗歌作品。圣人删,指圣人对诗歌作品的筛选与删节。
  5. 流风传益远:流风,指诗作流传下来的风尚。益,更加。
  6. 后作莫可攀:后作,指后来的诗歌创作。莫可攀,无法超越或模仿。
  7. 推敲谁氏子:推敲,指诗人反复琢磨字句的行为。谁是氏子,指的是谁是谁非。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关于诗歌创作的诗,通过阐述诗歌创作的本质和过程,表达了作者对诗歌艺术的高度赞赏和追求。
    第一句“大道本无体”,诗人开篇就提出了一个哲学问题:大道(宇宙万物的运行规律)是否有固定的形态?这是一个深刻的哲学问题,也是诗歌创作的根本出发点。诗人认为,大道无形无象,无法用文字来描绘,因此诗歌的创作需要超越文字的限制,直接表达出对宇宙万物的感悟和理解。
    第二句“何在文字间”,诗人进一步强调了诗歌创作的独立性。他认为,诗歌的创作不应该依赖于文字的记载,而是应该直接表达出作者的思想和感受。这种思想对于当时盛行的文字诗(以文字为载体的诗歌)是一种挑战和突破。
    第三、四两句“易从先天画,诗自圣人删”分别引用了《周易》和圣人对诗歌作品的筛选行为,表明了诗歌创作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诗歌的创作不仅需要遵循自然的规律,还需要受到文化传统的熏陶和制约。
    第五、六句“流风传益远,后作莫可攀”则表达了诗人对诗歌创作成果的评价:诗歌作品的传播范围非常广泛,影响深远。但是,后人难以超越前人的作品,这体现了诗歌创作的传承性。
    最后两句“推敲谁氏子,一字不可闲”则是诗人对自己写作态度的描写。他认为,写诗时要反复琢磨字句,力求完美,不能有任何疏忽。这种严谨的态度对于诗歌创作是非常重要的。
    这首诗通过对诗歌创作本质的思考和探讨,表达了诗人对诗歌艺术的热爱和追求,展示了他高超的诗歌创作技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