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径入丛深,四轩森翠玉。
红尘不到处,清秋长在目。
主人厌薄官,欲蹑高士躅。
日日念此君,招我湘江曲。
【注释】
- 寄题张秀才此君亭:这是诗人在张秀才的“此君亭”上写的一首诗。张秀才,即作者的朋友张士元。
- 一径入丛深:一条小路深入丛林深处。
- 四轩森翠玉:四面的栏杆像绿色的玉一样。
- 红尘不到处,清秋长在目:世俗的喧嚣没有到这里,秋天的美好景色总是在眼前。
- 主人厌薄官:主人厌倦了微薄的官职。
- 高士躅:高尚的志向或境界。
- 此君:指张秀才(张士元)。
- 招我湘江曲:让我去湘江边吹奏一曲箫。
【赏析】
这是一首寄兴之作。张士元为县令时,建有亭于山中,以供游息。此诗是作者为张士元的亭子作的。
首联写亭子所在位置之僻静,以及进入后的所见景物。
颔联写身处山中的心境。“红尘”句,用陶渊明《饮酒·结庐在人境》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暗含其中。“长在目”,点出山中之景常在眼前,与“日日在眼,不得暂离”(李白《襄阳歌》)意同。
颈联写张士元的志趣及作者被其所吸引。“厌薄官”,用陶渊明《归田园居》中“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之意。而“欲蹑高士躅”则暗含陶渊明《五柳先生传》“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尾联写作者的向往之情。“招我”句,用《楚辞·渔父》“何故兮舟摇,哀余兮乘流?”之句意,表达对友人的仰慕之情。
全诗用语清新淡雅,意境优美,含蓄蕴藉,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