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古浮梁外,沙平草树秋。
远山明去鹭,骤雨咽鸣鸠。
岸狭水痕涨,云归暝色愁。
谁怜苏季子,尘土涴貂裘。
以下是对《浣溪沙·常山道中即事》的逐句赏析,其中包含译文、注释以及背景介绍:
- 诗句释义:
- 县古浮梁外:“县古”指的是历史悠久的县城,“浮梁外”则暗示了地理位置的偏远或古老。
- 沙平草树秋:“沙平”描绘出一片平坦的沙地,“草树秋”则传达出了秋天的萧瑟气息。
- 远山明去鹭:“远山”指的是远处的山峦,“明去”可能意味着山色清晰可见,而“鹭”则是水鸟的一种,常常出现在水边。
- 骤雨咽鸣鸠:“骤雨”表示突然而至的大雨,“咽鸣鸠”则可能是由于大雨导致鸣鸠的声音变得微弱。
- 岸狭水痕涨:“岸狭”说明水位上涨,“水痕涨”则进一步强调了这一点。
- 云归暝色愁:“云归”意味着天空中的云开始聚集,“暝色愁”则表达了一种因天色渐暗而产生的忧愁情绪。
- 谁怜苏季子:“苏季子”可能是一个人名或者是一个典故,表示同情或怜悯的对象。
- 译文:
- 常山道中
- 县外是古老的浮梁,沙地上草树已经染上了秋天的颜色。
- 远处的山峰若隐若现,像是在向人们告别;突然间,暴雨降临,使得鸣鸠的叫声变得模糊不清。
- 河岸狭窄,河水泛滥,水位上升,乌云密布,夜色渐浓,带来一丝忧愁。
- 谁能理解苏季子的孤独与无奈,他的貂裘被尘埃所污染,无人能怜。
- 赏析:
-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乡村景象,展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 诗人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拟人手法,使画面生动形象,充满了诗意。
- 整首诗情感真挚深沉,既有对田园风光的赞美,也有对个人遭遇的感慨,表达了一种超越现实困境的豁达心态。
- 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诗人巧妙地将个人的情感融入其中,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
这首《浣溪沙·常山道中即事》不仅是一首描写农村风光的词作,更是一种对自然美和人生哲理的颂扬。通过对常山道中美景的描绘以及诗人内心感受的抒发,辛弃疾展示了他高超的艺术造诣和深邃的思想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