兀兀馀酣漱晚汀,古牺香雾入疏棂。
卷帘归坐月弦上,隔岸远山青更青。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内容来判断正误。咏物诗往往借助某些事物以抒发感情或表达观点,因此鉴赏时首先要抓住诗中所写事物的特征。这首诗是一首咏竹的七绝,全诗描绘了一幅“晚景图”,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
【答案】
译文:傍晚饮酒后,我依然沉醉不已,在水边漱洗;那香雾弥漫在疏棂之间。推开卷帘归来,只见月光如弦,而远处山色更加青翠。注释:①兀兀:醉貌。馀酣:犹言余兴未尽。②漱晚汀:《楚辞·渔父》:“渔父乃下船,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年矣,巾裹其骨而埋之,及上许王,观之以为宝,故鹤有遗骨于江上。”此处指酒后漱口。③香雾入疏棂:形容竹叶散发清香的烟雾飘进了竹篱间的小窗。④月弦上:指月亮挂在天边。⑤隔岸远山青更青:形容远山在月光照耀下显得更加青翠。赏析:此诗写景抒情,情景交融,语言清新隽永。首句描写诗人在夕阳下畅饮之后,余兴未尽,于是来到江畔,用清凉的水冲洗着发红的面颊,仿佛能听到清泉潺潺流淌的声音,也似乎能感受到那凉爽的溪水沁人心脾的甘甜。第二句“古牺”即古琴,诗人用它来比喻竹,把竹拟人化,赋予竹林以生气。第三句中“疏棂”指竹篱笆上的空档,这里用来形容竹影婆娑。第四句是说诗人推开帘子,发现月光映照下的江上景色更加迷人。“隔岸”,是指江的两岸。“远山青更青”,是说江岸的远山上的树木郁郁葱葱,远远望去,山色比天空中的明月还要显得更加青翠欲滴。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幽美恬静,给人一种宁静致远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