逄蒙学羿射,杀羿射始神。
羿兮信有罪,蒙哉真忍人。
世涂昏若漆,对面越与秦。
眼中今历历,欲语愁余嗔。
【注释】
遣兴:即遣兴之作,借以抒发感慨、寄托情怀。孟兵部使君:孟郊的官职。《旧唐书》本传称孟郊“举进士下第,不得意”,曾作《登科后》诗,自述其“苦心积虑”之状。孟郊与张籍、韩愈、李贺等人皆为中唐时期的文人,而当时科举制度盛行,士人们常以“学射”比喻应举及第。此篇即是作者在失意时,寄寓自己对科举的失望和愤懑之情。
逄蒙学射:语出《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鲁仲连曾说:“臣闻古之君子,交绝不通,志士仁人,危困于中路。”逢蒙是古代善射的能手,他向师学习射箭,后来却因杀师而受到惩罚。这里用“学羿射”来讽刺那些善于钻营求荣的小人。
杀羿射始神:羿,古代传说中的射手。据《山海经》载:“帝俊赐羿彤弓素矰,以扶桑(太阳)为巠(靶)。”传说羿善于射箭,故后世有“羿氏子孙”之称。这里暗指那些钻营投机者,一旦得势,就如羿一般成为神射手。
信有罪:实有过错。信,确实;有罪,即犯罪、犯法的意思。
蒙哉真忍人:蒙,同“扪”,意思是摸,触摸。真,实在;忍人,即“忍人之恶”,指善于钻营求荣。这句话说,这些人实在是“摸透世路”的投机钻营者,他们真是善于“忍人之恶”的人。
世涂昏若漆:指当时社会混乱黑暗,如同涂抹在道路上的黑色一样。涂,同“途”。
对面越与秦:战国时越国被灭,吴国乘机扩大势力范围,与秦国相争,两国相邻,互相威胁。这里借指当时的战乱纷争。
眼中今历历:眼前的情况,一一历历在目。
欲语愁余嗔:想说的话很多,但一说到这些令人伤心的事,就感到愤怒,以致说不出话来。
【赏析】
孟郊一生不得志。《新唐书》本传称他“举进士下第”,屡试不第,又因与李贺交往而被贬为溧阳县尉。他的诗多写穷愁失意的生活感受,风格沉郁悲凉。这首诗写于作者不得志之时,表现了他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愤懑情绪。
前半首从“逢蒙学羿射”起笔,点明主题。逢蒙学射的故事出自《史记·留侯世家》,鲁仲连曾言:“臣闻之:‘烈士不顾身以赴难兮,视不辱于浮尘。’若此者何可胜数也!然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岂若鹰鹯之有奸雄也!”意思是说:“我听说古代的勇士为了国家的利益可以牺牲自己的生命,即使死也不失为一个真正的英雄,哪有什么耻辱啊!”这里用来比喻那些钻营投机、投机钻营之徒,一旦得势便成了神射手,真是可悲!
“羿兮信有罪”以下几句,诗人转而写现实中那些钻营求荣之人。“羿”是古代传说中的射手,善于射箭。传说中,羿曾因善射而闻名于世。但后来他却杀死了弟子,并因此被世人唾骂。这里用来比喻那些善于钻营求荣的人,他们一旦得势便像羿一样成为了人们议论的话题。“蒙哉真忍人”一句中的“蒙哉”意为摸到,摸到“忍人”(即善于钻营求荣的人)的意思。“真忍人”指真正善于钻营求荣的人。这里暗指现实社会中那些专门钻营求荣的人。“世涂昏若漆”一句写当时社会的混乱黑暗。“涂”同“途”,指道路。这里用“涂”字形容当时的社会环境就像涂在道路上的黑色一样昏暗不明,充满了险恶与危机。“对面越与秦”这句写当时社会形势的复杂多变,战国时期,越国被灭之后,吴国趁机扩大了自己的势力范围,与秦国之间展开了激烈的争斗。这两句话都用来比喻当时社会局势的险恶与混乱,以及人们在这种环境中所要面对的种种困难。
“眼中今历历”两句,诗人进一步描绘了自己当时的心情。“眼中”指眼前所见的景象,“历历”指清晰可见。这里用来形容当时社会上各种矛盾冲突的纷繁复杂,以及自己对这些矛盾冲突的感受。由于当时社会局势十分动荡不安,所以诗人在描述这些景象时,心中充满了愤懑与不满,甚至有些难以言表的情感。
最后两句“欲语愁余嗔”一句,诗人表达了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欲语愁余嗔”中的“余”字代指自己,“嗔”字则表示愤怒的情绪。这里用来形容自己当时心中的愤怒与无奈。由于当时社会局势十分动荡不安,所以自己对于一些让人伤心的事情感到非常愤怒和无奈,以至于不知道该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这四句诗通过对现实社会的描写和自己的内心感受相结合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于当时社会现状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