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城护六朝,长江渺万里。
紫盖照东南,屏蔽独此恃。
连营步骑屯,列遂刍粮峙。
填拊兹匪轻,倚毗良有以。
愿言策殊勋,千岁光竹史。
【注释】
曾城:指寿县,位于安徽省淮南市境内。护:保卫。六朝:指东吴、东晋和宋、齐、梁、陈等朝代。紫盖:指寿春城的南面有座形似紫盖的大山峰。东南:这里指南方。屏蔽:屏障。倚毗(pí):依附倚靠。千岁光竹史:意思是希望他的功绩永垂不朽。
【译文】
寿州城墙护卫的六朝,绵延万里长江水。
寿州城南有座大山峰,如同紫色的伞遮挡着江南。
军队驻扎在城外,粮草堆积如山。
守卫如此,不是轻易可以对付的。
希望你能够建立殊勋,千载之后也能名垂青史。
【赏析】
这是一组咏赞寿春(今安徽寿县)的诗,作者通过描绘寿春城及其周边的山川形势,歌颂当地军民英勇善战、保国安邦的业绩。
首联“曾城护六朝,长江渺万里”,是全诗的总纲。诗人以“曾城”代称寿州,从历史的角度来赞美它。“曾”字,不仅表明了该城建于汉代,而且暗示它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诗人在这里强调了寿州的重要地位,为下文描写其军事防御工事作铺垫。“护六朝”则是指自三国时期的吴国开始,一直到南朝刘宋朝、萧梁朝、陈朝,都曾在寿州设置行政机构。这六朝的更替,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波澜壮阔的过程。诗人在这里用“护”字概括了这一过程,既表明了寿州在历史长河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也表达了诗人对这段历史的敬仰之情。
颔联“紫盖照东南,屏蔽独此恃”,进一步描绘了寿州城及其周边地区的地势和战略位置。“紫盖”指的是寿春城的南面有座形似紫盖的大山峰,“照东南”则是指这个山峰俯瞰着东南方向。诗人用“紫盖”、“东南”两个词,形象生动地勾勒出了寿州城及其周边地区壮丽的自然风光。而“屏蔽独此恃”则是说,由于寿州的地理位置独特,成为了南方的军事重镇,得到了特别的保护。这里的“恃”字,既是对“屏蔽”一词的补充说明,也是对当地军民英勇善战、坚守岗位的高度赞扬。
颈联“连营步骑屯,列遂刍粮峙”,进一步描绘了寿州城及其周边地区的军事部署和粮草储备情况。“连营”指的是连绵不断的军营,“步骑屯”则是指步兵和骑兵的屯驻。诗人通过对这些军事部署的描述,展现了当地军队的雄厚实力和严整纪律。“列遂刍粮峙”则是指军粮储备充足,粮草堆积如山。这里的“列遂”是并列的意思,而“刍粮峙”则是形容堆积如山的粮食。这两个词语共同描绘出了一幅繁忙而有序的景象,既体现了当地军政长官的组织能力,也展现了当地人民的生活状况。
尾联“填拊兹匪轻,倚毗良有以”则是对整个寿州城及周边地区军事防御工作的评价。“填拊”一词,原指填塞抚慰,这里引申为巩固。“倚毗”则是依附倚靠的意思。诗人通过对这两个词汇的解释,表达了他对当地军民团结一心、共同抵抗外敌入侵的坚定信心。同时,他也表达了对寿州的深深眷恋之情。他认为,正是因为有了寿州这样的坚固堡垒和强大的后盾,才能够有效地抵御外敌的侵犯和维护国家的安定繁荣。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主要是在南宋时期。当时南宋朝廷面临着北方金国的侵略威胁,为了保卫国家的安全和领土完整,南宋朝廷决定加强对边境地区特别是寿县的军事防御工作。因此,在南宋时期,寿县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军事要塞。
寿州城及其周边地区发生了许多重要事件和历史变革。例如,南宋初年,寿县就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政治中心和军事基地。此外,在南宋时期,寿州还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将领和军事家,他们为国家的安全和繁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在这一时期的背景下,创作这首诗不仅是对寿州历史的回顾和赞美,也是对当时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的颂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