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清风白乐天,昔时曾此饱谈禅。
自从西阁无吟迹,惟有东坡嗣旧传。
来往只应湖上寺,听闻误说海中仙。
我来再拜祠堂下,笑摘岩花荐井泉。
【注释】
- 西湖:即钱塘湖,位于今浙江省杭州市。竹阁寺:位于西湖西岸灵隐寺旁的一座古寺,始建于唐。
- 白乐天: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政治家,与苏轼齐名。
- 禅:禅宗是中国佛教的一种宗派,强调顿悟,注重个人内心的体验和修行。
- 西阁:指西面的寺庙,这里指的是竹阁寺。
- 东坡:苏轼,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号东坡居士,他的诗文成就极高。
- 嗣:继承、延续。
- 海中仙:传说中居住在海上仙境的神仙。
- 岩花:一种生长在岩石上的花卉。
- 荐:供奉、献上。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西湖竹阁寺的一次游览感受。诗中通过回忆白居易、苏轼等历史人物在此地的事迹,表达了作者对古代文人雅士精神风貌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展现了西湖的自然美景和文化底蕴。
开头四句“千古清风白乐天,昔时曾此饱谈禅。”首先点明了白居易作为历史上著名的文化名人,曾在此地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接着以“昔时曾此”引出白居易的事迹,表达了他对此处环境的熟悉和亲切感。这里的“清风”象征着高洁的品质和淡泊的心境,而“禅”则体现了他对佛理的追求和领悟。这种对自然和文化的感悟,正是白居易诗歌创作中的核心主题。
接下来的几句“自从西阁无吟迹,惟有东坡嗣旧传。”则转向了对其他文人的提及。这里的“西阁”指的是竹阁寺,而“吟迹”则暗示了文人墨客的足迹。诗人感慨至今竹阁寺已不再有文人骚客的吟咏,只剩下苏轼这样的后人继续传承。这里的“嗣”字表达了苏轼继承了前辈的遗风,同时也隐含了对苏轼自身才华的赞赏和肯定。
接下来两句“来往只应湖上寺,听闻误说海中仙。”进一步描绘了竹阁寺的地理位置和环境氛围。诗人用“湖上寺”来概括竹阁寺的位置,强调了其靠近西湖的特点。而“传闻误说海中仙”则表达了诗人对某些关于竹阁寺传说的怀疑或误解,可能是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使得这些传说听起来更像是海中的神仙故事。这既体现了诗人对于传说的真实性持保留态度,也反映了他对未知领域的好奇和探索欲望。
最后两句“我来再拜祠堂下,笑摘岩花荐井泉。”则是诗人对竹阁寺的直接访问和赞美。这里的“再拜祠堂下”表达了诗人对竹阁寺的尊敬和虔诚之情。而“笑摘岩花荐井泉”则描绘了诗人在游览寺庙时的愉快心情,他不仅欣赏了美丽的风景,还亲手采摘了岩花,将其献给了寺庙的清泉。这既是对自然的热爱,也是对文化的尊崇。
这首诗通过对西湖竹阁寺及其周围环境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古代文人雅士的敬仰之情,以及对自然和文化的独特见解。同时,通过具体的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回忆,展示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