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崖来觅雪坡诗,崖险坡平雪总宜。
每羡僧房闻竹折,终强俗客听窗知。
岩收泉窦无声溜,石压梅花侧出枝。
到了红炉融一片,须还门外尺深时。
诗词原文:
雪崖来觅雪坡诗,崖险坡平雪总宜。 每羡僧房闻竹折,终强俗客听窗知。
注释与赏析:
- 诗句解析:此句描绘了雪崖的地理特征和自然之美。”雪崖”指的是陡峭且覆盖着积雪的山崖。”来觅雪坡诗”表明有人在此寻找或创作与雪有关的诗歌。而”崖险坡平雪总宜”则反映了雪崖的地理特点,即虽然崖壁险峻,但平坦的山坡上积雪覆盖,显得格外宜人。
- 情感表达:”每羡”表达了诗人对僧人简朴生活的羡慕之情,”竹折”则暗示了一种清幽宁静的生活状态。这种情感通过对比僧人的宁静生活与俗人听到窗外声音的渴望得到满足,进一步强化了诗的主题。
- 意象运用:整首诗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雪坡”、“雪崖”、“雪”等,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观图,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其中。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示了一种超脱尘世、向往自然的情怀。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对人物心理活动的刻画,诗人成功地传达了自己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