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榻寻凉昼几移,畏看烟火欲停炊。
喜听晚雨鸣荷叶,安得秋风起桂枝。
林静独宜眠绿荫,波寒谁伴钓清漪。
读君妙句真如濯,愿拜敲推一字师。
【注释】
一榻:一张床。苦热:酷热。
畏:害怕,担心。欲:想要。停炊:停止煮饭。
喜听晚雨鸣荷叶,安得秋风起桂枝:喜欢在下雨时听到雨点打在荷叶上的声音,希望能有风吹动桂枝发出声音。
林静:树林中安静。独宜眠:独自适合睡觉。绿荫:绿色的树荫。
波寒:水波冰凉。谁伴:陪伴的人是谁。钓清漪:钓鱼。
读君妙句真如濯:读了你写的妙句,如同沐浴在清水里一样舒畅。
拜:拜谢、敬辞。敲推:敲打、推求。一字师:学习一个字的技艺的老师,这里指能教自己写作技艺的老师。
【译文】
一张凉席铺半天,怕看烟火不敢煮饭。
喜欢在下雨时听到雨点打在荷叶上的声音,盼望能吹动桂枝发出声音。
树林寂静适合睡觉,水波寒冷谁人相伴?
阅读你的妙句,如同在清澈的水里洗澡一般舒适,
拜谢能教我书写技艺的老师,希望成为你学习的弟子。
【赏析】
这首五言律诗描绘了一个炎热夏日中,诗人与友人张公望一起避暑,共同吟咏诗歌的情景。全诗以“和张公望”为主题,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情感的表达,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首联“一榻寻凉昼几移,畏看烟火欲停炊。”描述了诗人在炎热的夏天,为了寻找一丝凉爽,不得不频繁移动床榻,看到烟火升起就想要暂停做饭的场景。这种强烈的对比和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炎热天气的感受和对生活琐事的无奈。
颔联“喜听晚雨鸣荷叶,安得秋风起桂枝。”则转向了自然景观的描写,通过晚雨击打着荷叶和风拂动着桂枝的声音,传达出了诗人内心的愉悦和期待。这种细腻的情感表达,使得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诗人的内心世界。
颈联“林静独宜眠绿荫,波寒谁伴钓清漪。”则是对自然环境的进一步描绘,诗人独自躺在绿色的树荫下休息,而水波寒冷,没有人陪伴他一同钓鱼。这种孤独的场景和宁静的环境,更增加了诗歌的韵味和深度。
末联“读君妙句真如濯,愿拜敲推一字师。”则是对诗歌创作技巧的赞美和敬意。诗人认为,阅读朋友的妙句就像是沐浴在清水里一样舒畅,因此他愿意拜谢这位能教自己书写技艺的老师。这种谦虚而又尊重的态度,体现了诗人对诗歌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整首诗以“和张公望”为主题,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情感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这首诗也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邃的内涵,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