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以感为名,可见天地情。
万籁恬不作,风来自松声。
感山十咏松关
山以感为名,可见天地情。
万籁恬不作,风来自松声。
【注释】
《感山十咏》是宋代文学家黄庭坚的组诗作品,共十首七绝。《十咏》中的第一首是《感山》。此诗即写于此时。
“感”:指诗人对山的感受。
“以”:用。“感”:感动,触动。
“可见天地情”:意思是说山能感应到天地之间的情感。
“万籁”(lài):《列子·天瑞》:“夫大块(大自然)有型,其名为‘太一’(至高无上的原始存在),其中有生(生灵),与形亡 (消亡)同处也。”万籁:指自然界的一切声音。
“恬”:静。
“不作”:不产生。
“来”:出现。
赏析:
首句点出题目。山以“感”为名,可见天地之情。山,大地之脊梁;天地,宇宙之广袤。山因地而生,地因天而长,天地万物都与山息息相关。所以,山能感应到天地之间的情感。第二句,作者把山比作“万籁之师”,意山能听到一切声响,从而引发出许多奇妙的变化。第三句,描绘了一幅宁静的自然画卷:万籁都静静地聆听着山的教诲,没有一点嘈杂的声音。第四句,进一步描绘出这幅画面,风吹过松林发出沙沙的声音,仿佛在向人们诉说山林间的奇事。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