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来行野色,晴意满江山。
旧得贫中乐,今于老后闲。
渊明五柳下,颜子一瓢间。
此道如能会,孤标不可攀。

野步

晚来行野色,晴意满江山。

旧得贫中乐,今于老后闲。

渊明五柳下,颜子一瓢间。

此道如能会,孤标不可攀。

【注释】

1.野步:在荒野上散步。

2.晚来:傍晚时分。

3.晴意:晴天的意味。

4.贫中乐:指在贫困中自得其乐。

5.渊明:即陶渊明。

6.五柳下:陶渊明曾隐居于五柳树之下。五柳树位于庐山南麓。

7.颜子:即颜回。

8.一瓢间:用一瓢水代替饮食。

9.孤标:特立的品行。

【赏析】

《野步》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的诗歌。诗的首两句写诗人在黄昏时沿着乡间小路缓步行走,一路上欣赏着晴朗天空下的大好河山。“晚来”二字点明了时间,“晴意满江山”则描绘出了一幅美丽的画面:晴朗的天空下,整个大地都充满了生机和希望。这里的“晴意”指的是晴空中的阳光和空气。“满”字则表示阳光洒满了整个大地,使得大地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而“江山”则是指广阔的大地和山川。这句诗通过生动的描绘,让读者仿佛置身于诗人所漫步的乡间小路上,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

接下来一句则是诗人对过往经历的回忆与感慨:“旧得贫中乐,今于老后闲。”这里,诗人回忆起了过去的岁月,那时候他虽身处困境,但依然能够自得其乐。如今虽然已到了老年,但依然能够享受到悠闲的生活。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经历的怀念以及对现在生活的满足和感激。

第三句进一步描述了诗人对于生活的态度:“渊明五柳下,颜子一瓢间。”这句话引用了陶渊明和颜回的故事。陶渊明曾隐居在五柳树下,而颜回则以一瓢水为食。这两位古代贤人的事迹成为了诗人追求自由、淡泊名利的象征。他们的生活方式体现了一种超脱世俗的精神境界,这种境界让诗人感到向往,并试图通过自己的行动去实现这种精神追求。

最后两句是整首诗的核心思想:“此道如能会,孤标不可攀。”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人生道路的理解和感悟。他认为要想真正理解和把握人生的真谛,就需要像陶渊明和颜回那样,保持一颗纯净无瑕的心灵,不为世俗所累,不追求功名利禄。同时,他也意识到要想达到这样的境界,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和勇气。因此,他提醒人们要珍惜现在的生活,努力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

《野步》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对过去经历的回忆以及对人生态度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独特魅力和深度。同时,它也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对未来的期许。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