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室侯家古有闻,荧煌还得配枢臣。
香严童子先成佛,琐骨仙人后化身。
共喜伯仁今有母,何妨小德外无亲。
向来已悟空乘法,合作西方会上人。
诗句解释:
“继室侯家古有闻” - 这句话意味着继室侯夫人在历史上就有着良好的声名,可能因为她的出身或是她在家族中的地位使她受到尊重和赞赏。”继室”指的是再婚的妻子,而“侯家”通常指显赫或有地位的家庭。
“荧煌还得配枢臣” - “荧煌”在这里可能是指光彩夺目、引人注目,而“枢臣”指的是朝中的要职大臣。这一句可能是在赞扬继室侯夫人与前夫的匹配是完美的,因为双方都是显赫人物,能够相互辉映。
“香严童子先成佛” - “香严童子”可能是一个宗教或修行场所的名字,这里用来形容一个年轻的僧人,而“先成佛”意味着这位年轻人已经达到了佛教修行者的境界,即涅槃。
“琐骨仙人后化身” - “琐骨”可能指的是一种小型的佛像,而“仙人”则暗示了这种佛像的神秘和超凡脱俗。这一句可能在描述继室侯夫人与前夫之间的结合,就像是一个小型的佛像变成了一个仙人,体现了他们之间深厚的情感和转变。
“共喜伯仁今有母” - “伯仁”可能指的是古代的一个著名人物,这里用来象征前夫。“今有母”则表明现在有了母亲,这可能是指继室侯夫人。这句诗可能在表达对前夫和继室侯夫人共同拥有母亲的祝福和喜悦。
“何妨小德外无亲” - “小德”可能指的是微小的成就或者美德。“外无亲”则可能是指除了家人之外没有其他亲近的人。这一句可能是在说,即使一个人只有微小的德行,但只要他足够真诚和善良,仍然可以赢得别人的尊重和爱戴,不会感到孤独。
“向来已悟空乘法” - “悟空”在这里可能是一个佛教术语,意味着领悟到了宇宙的真理或者佛法的核心。“乘法”在这里可能是指佛法的修习方法或途径。这一句可能是在说,人们可以通过修行佛法来领悟到宇宙的真理,从而获得心灵的平静和自由。
“合作西方会上人” - “西方”在中国佛教文化中常常代表极乐世界,是一种理想的境界或归宿。“上了人”可能是指达到了某种境界或水平的人。这一句可能是在说,通过合作修行佛法,人们可以共同努力达到极乐世界,成为那里的上等人。
译文:
继室侯家古有闻,荧煌还得配枢臣。
香严童子先成佛,琐骨仙人后化身。
共喜伯仁今有母,何妨小德外无亲。
向来已悟空乘法,合作西方会上人。
赏析:
这首诗是对一位女性(继室侯夫人)及其前夫(伯仁)的一种赞颂。诗中表达了对这位女性智慧与美德的赞美,以及她与前夫之间的和谐关系。通过对前夫(伯仁)的提及,诗人表达了对前夫的敬意和怀念之情。整首诗充满了温馨与和谐的氛围,同时也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对于家庭和谐、夫妻和睦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