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来暮霭尚周遮,客坐乾坤见物华。
万里更无云吐叶,一天唯有桂开花。
肃霜青女令先布,专夜嫦娥意太夸。
便欲从兹凌汗漫,不知何处上仙槎。

【注】《乙卯中秋月色彻晓喜而有赋呈诸亲旧》,是苏轼于元丰七年(1084)八月十五日,在徐州时所作。

赏析

这首诗写中秋赏月之乐。首联两句写明月当空照大地,秋意盎然,万籁无声;颔联写皓月当空,万木萧疏,桂子飘香;颈联写月光如水,霜气袭人,嫦娥奔月。此诗写景工致细腻,意境高远。

“客来暮霭尚周遮”:意思是说客人到来时,暮霭还弥漫着,遮挡了月亮。这里的“暮霭”指晚雾;“周遮”指笼罩的意思。

“客坐乾坤见物华”:意思是说客人坐在天地之间,可以看见万物的美好景色。

“万里更无云吐叶,一天唯有桂开花”:意思是说万里之外没有云朵飘散,只有桂花开得茂盛;天空中只有月亮在照耀。这是对诗人所见的月色美景的描述。

“肃霜青女令先布,专夜嫦娥意太夸”:意思是说霜降之后,青女命令天官布置星辰;专夜嫦娥,她的心思太大,太夸张。这里的“肃霜青女”“专夜嫦娥”分别指天上的仙女和月亮女神,她们都是古代神话中的神灵形象。这里用“布”和“夸”这两个字来形容她们的动作。

“便欲从兹凌汗漫,不知何处上仙槎”:意思是说我想乘着这美好的时光飞向遥远的太空,却不知道去哪里能找到通往神仙世界的船呢?这里的“凌”是动词,意为“飞行”,“汗漫”指天空广阔无边,“仙槎”指仙人乘坐的飞船。

这首诗通过描写中秋之夜的月色美景,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赞美之情。同时,它也反映了古代人们对月亮的崇拜和信仰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