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思南涧一凄然,不见风骚二十年。
子厚犹能记先友,审言且喜有家传。
蜩螗声乱无遗响,山水人亡有绝弦。
海内可能无法眼,直须参取祖师禅。
【注释】
寄韩判院南涧常伯之子:诗人将诗题中的“南涧”借代为好友常伯的别号。
凄然:伤感的样子。
子厚:指韩愈,字退之(768-824),唐朝著名文学家、哲学家,有《新唐书》传世。
审言:指李贺,字长吉(791-816),唐朝中期浪漫主义诗人,有《李凭箜篌引》传世。
蜩螗声乱无遗响,山水人亡有绝弦:蜩(tiáo)螗(chán)声乱:比喻世道衰微。蝉和螳螂的叫声混杂在一起,无法分辨。
海内可能无法眼,直须参取祖师禅:意思是说,天下没有不可改变的事,只有去学习禅宗大师们的思想方法才能有所作为。”海内”,天下;”法眼”,禅宗用语,即明辨是非善恶的眼光。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思想家韩愈写给友人常伯的儿子的信,写于公元821年(唐宪宗元和六年)。信中回忆与常伯在南方山中共同度过的美好时光,抒发了对常伯不幸早逝的哀痛之情。信中还表达了对常伯后人的关心和希望。
首联“每思南涧一凄然,不见风骚二十年”。这是作者怀念与常伯同游南涧时的情景。当时他们两人一起游览名胜古迹,吟咏诗歌,畅谈理想抱负,相互交流切磋学术思想,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如今已时隔二十几年,常伯却已经去世。这一句写出了自己对朋友深深的思念之情。
颔联“子厚犹能记先友,审言且喜有家传”。“子厚”是指韩愈,“审言”是指李贺,他们是韩愈的门生。作者回忆自己曾经和这两位朋友一起探讨学问、切磋诗文。韩愈虽然已经去世,而李贺却仍然活着,而且他的诗歌成就也相当高。作者对他们都感到高兴。
颈联“蜩螗声乱无遗响,山水人亡有绝弦”。这是作者想象自己和朋友再次来到山中时的情景。当时山中的蝉鸣鸟叫之声杂乱不清,仿佛连自然界的声音都无法分辨清楚。由于山中人已死,所以再也听不到美妙的琴声。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逝去的朋友的深深怀念之情。
尾联“海内可能无法眼,直须参取祖师禅”。这是作者对自己的期望和要求。作者希望自己能够像禅宗大师那样明辨是非善恶,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来面对世间的一切问题,并解决好这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