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君决遣烈秋霜,不许乌衣立坐傍。
一吏持毫供点染,向来雁鹜不成行。

虞察院生日

使君决遣烈秋霜,不许乌衣立坐傍。

一吏持毫供点染,向来雁鹜不成行。

注释:

虞察院:即虞集(1272—1348),字伯生,号邵庵,祖籍浙江天台,元末迁家句容(今江苏句容县)石湫湖上,为元代著名文学家、史学家、诗人。他曾任翰林直学士、奎章阁侍书学士等职。虞集与黄溍、柳贯和欧阳守道并称为“元代四大家”。《虞集诗集》是虞集的诗作选集,共一卷。

使君:指虞集的上司或同僚。决遣:坚决遣除。

烈秋霜:形容秋霜的锐利和严酷。

不许乌衣立坐傍:不允许在华丽的衣服旁边站立和坐下。乌衣:泛指贵族子弟穿的衣服。

一吏:指一位负责文书工作的官差。

点染:指用墨笔在上面勾勒出轮廓。

雁鹜:比喻飞禽类动物。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官员生日的七言诗。全诗通过描绘一幅幅生动的场景,展现了官员们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对职责的坚守。

首句“使君决遣烈秋霜”,直接点明了使君的决心和态度。使君,是指官员或者高级官员。这里,它指虞集的上司或同僚。他们决定严厉地处理这件事,就像秋霜的锐利和严酷一样。这里的“决遣”和“烈秋霜”相呼应,既表现了他们的决断力,也暗示了他们的冷酷无情。

第二句“不许乌衣立坐傍”,进一步强调了他们的严格要求。乌衣,通常指的是穿着华丽服饰的人,这里特指那些穿着华丽衣服的贵族子弟。他们被要求不得在华丽的衣服旁边站立或坐下,这既体现了他们对身份的尊重,也反映了他们在对待工作中的严谨和认真态度。

第三句“一吏持毫供点染”,描述了一位负责文书工作的官差正在用笔墨勾勒出文字的轮廓。这里的“供点染”既是官差的职责所在,也是他们对工作精益求精的一种体现。他们的工作虽然平凡,但却非常重要,因为他们的每一笔都是对整个事件的重要记录和见证。

第四句“向来雁鹜不成行”,则是对前面场景的延续和深化。这里用“雁鹜”来形容那些穿着华丽衣服的贵族子弟们。他们原本可以自由自在地飞翔,但现在却被束缚在这个小圈子里。这与前面的“不许乌衣立坐傍”相互呼应,形成了一种鲜明的对比。这不仅揭示了官员们的严格要求,也反映了他们对于规矩的重视和对职责的坚守。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作者的情感。通过对官员们的形象描绘和对他们工作态度的赞美,不仅展现了他们的严谨和认真,也表达了对他们辛勤付出的敬意和肯定。同时,这首诗还通过对比和讽刺的方式,揭露了官场的腐败和不公,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