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秧如插针,琐细亦良苦。
分徒一夫积,终亩众力举。
曾不旬日间,绿遍天涯土。
周家重开国,幸勿轻农圃。
【注释】
插秧:古代一种农事活动。
琐细:指琐碎细小的工作。
分徒一夫积:分配给一人,积成一片田。
终亩众力举:最后一片田地也是众人的力量完成的。
曾不旬日间:不到十天时间,绿遍天涯土。
周家:这里泛指广大的农民。开国:建立政权。
幸勿轻农圃:希望你不要轻视农业劳动。
【赏析】
《观插秧》是唐代诗人李洞所写的一首五言律诗。全诗共八句,每一句都有其独特的含义。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和赏析:
首句“插秧如插针”,用比喻手法描绘了插秧工作的难度和辛苦程度。插秧工作需要极其精细和耐心,就像插入一根针一样困难,这反映了农民们辛勤劳作的场景。
第二句“琐细亦良苦”,进一步强调了农民工作的琐碎和艰辛。虽然工作看起来很简单,但却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表达了诗人对农民辛勤劳动的同情和赞美。
第三句“分徒一夫积,终亩众力举”,诗人将农民们团结起来,共同完成插秧任务的情景形象地描绘了出来。这里的“分徒”指的是分配劳动力,而“积”则表示将一个人的力量积累成一片农田。这句诗展现了农民们共同努力、团结协作的精神风貌。
第四句“曾不旬日间,绿遍天涯土”,诗人通过对插秧过程的描写,展现了农民们辛勤劳动的成果。短短十天时间内,农田已经覆盖上了翠绿色,这体现了农民们勤劳和智慧的结晶。
第五句“周家重开国,幸勿轻农圃”,诗人以周家的兴衰为喻,提醒人们不要轻视农民劳动的重要性。这里“周家”代指广大的农民,而“开国”则意味着建立政权。诗人通过这句话强调了农民对于国家和社会的贡献是不可忽视的。
整首诗通过描绘农民们的辛勤劳作、团结协作和聪明才智,展现了他们对国家的忠诚和对社会的贡献。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农民劳动的尊重和赞扬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