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为故人出,出则将如何。
交道古难终,岂唯畏虞罗。
萧何丰沛旧,未免投金科。
先生诚高哉,无愧紫芝歌。
【注释】
- 子陵:即严子陵,东汉初年的名士,曾隐居富春江上。濑:激流。2. 不为故人出:指不应为老朋友而复出。3. 交道古难终:指友情难以长久。4. 岂唯畏虞罗:难道只因为害怕被追捕吗?(虞是春秋时期楚国的大夫,以善于察言观色著称,后常用来比喻佞臣)5. 萧何丰沛旧:指萧何曾在刘邦起兵时任沛县主吏,后来封侯,是刘邦的亲信。6. 金科:金科法,汉代一种重刑。7. 先生诚高哉:先生确实高尚啊!8. 紫芝歌:《诗经·小雅·南山有台》中说:“乐莫乐于君子”,“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紫芝歌》是歌颂君子品德的歌。9. 无愧紫芝歌:没有辜负《紫芝歌》。
【赏析】
此诗首句“子陵濑”即写严子陵隐居富春江的故事,表明诗人不仕新朝的志趣和对老友的怀念之情;次句“不为故人出”,则表达了自己不愿为老友出头的苦衷和顾虑;三、四句“交道古难终,岂唯畏虞罗?”抒发了对友情不能持久的感伤;五、六句“萧何丰沛旧,未免投金科”则讽刺了那些因私情而忘公义的小人;最后一句“先生诚高哉,无愧紫芝歌”则是对自己行为的自信与褒扬。全诗语言质朴,感情深沉,既表现了作者的高尚品质,也反映了当时黑暗政治的现实。
这首诗通过写严子陵不肯出来做官的事,抒写了作者对友人的怀念及自己不为朋友所动的情怀,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当时政治黑暗的不满。
诗的前两句,诗人用典故的形式,写严子陵不肯出来做官的事:严子陵(汉光武帝刘秀的好友),曾隐居富春江畔,不肯接受朝廷征召,所以后人就以“子陵”代指严子陵。“不为故人出”就是不愿为老朋友出头的意思。这两句表面上是写严子陵的事迹,其实却是在写自己的思想感情。诗人自己不愿意为老朋友出头,又怎能为老朋友出谋献策呢?因此,他只能远远地观望,而不能有所行动。这里,作者并没有直抒胸臆,而是通过写严子陵的行为来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中间两联,诗人从不同方面揭露了当时社会政治的黑暗腐败。第三联“交道古难终”,意思是说,友情难以长久,这是自古以来就存在的客观规律。第四句“岂唯畏虞罗”,是说,这种友情之所以难以维持下去,还不仅仅是因为人们害怕遭受到像虞人的网捕一样的危害。这里的“畏虞罗”是比喻那些专权者如虞人所设置的捕猎网一样,将人们捕捉起来加以陷害。“岂唯畏虞罗”是说,这种友情之所以难以维持下去,还有更根本的原因,那就是人们害怕受到像虞人那样的打击和迫害,从而不敢再与他们交往。这一联,既是对前一联的补充和申述,又是对整个现实的批判和否定。
最后两句“萧何丰沛旧,未免投金科”,是说萧何曾经帮助刘邦建立过丰功伟绩,但后来却不免遭受到像张良那样的命运——被刘邦逼得不得不去投奔项羽,最后只好投靠刘邦,结果遭到诛杀;韩信也是如此,他也曾立下赫赫战功,但后来却不免遭受到像樊哙、灌婴那样的命运——被杀头灭族。这两句诗是借用萧何、韩信这两个历史人物的遭遇来比喻当时的政治现实,说明当政者往往因为贪图个人的权势而不顾国家安危,甚至不惜牺牲忠良大臣的生命。这一联是对前面两联的深化和发展。它既进一步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腐败,又进一步表现了作者对这种黑暗现状的厌恶和憎恶。
最后两句:“先生诚高哉,无愧紫芝歌”,是说先生(作者自指)确实高尚啊!没有辜负《紫芝歌》中的赞颂。“紫芝歌”是一首古老的歌曲,歌词中赞美了一位名叫王逸的隐士。这两句诗既是对先生(作者)的赞扬,也是对自己的鼓励。它既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和态度——决不会向权势低头,也不会为了一时的利益而出卖朋友,同时又表示了作者对未来的信心和希望。
这首诗写得十分委婉曲折,既不直言不讳地批评现实,也不直接抒发自己的感情,但却深深地打动了读者的心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