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翁足力弱,踉蹡如小儿。
须杖乃能行,动步忧攲危。
发秃生细毛,正似出胎时。
忽复长儿齿,辅车两相依。
还童既无术,衰谢乃其宜。
载念天地间,八十者几希。
如我真幸民,何必暗伤悲。
且饮北海酒,自吟东老诗。

伤老

老翁足力弱,踉蹡如小儿。

须杖乃能行,动步忧攲危。

发秃生细毛,正似出胎时。

忽复长儿齿,辅车两相依。

还童既无术,衰谢乃其宜。

载念天地间,八十者几希。

如我真幸民,何必暗伤悲。

且饮北海酒,自吟东老诗。

注释:

  • 老翁(年迈的老者)
  • 踉蹡(láng zhuàn,蹒跚,走路不稳的样子)
  • 须杖(指拄着拐杖)
  • 动步(行走时)
  • 发秃(头发变白)
  • 细毛(新生的短毛)
  • 出胎时(出生时)
  • 辅车(指牙齿)
  • 还童(返老还童)
  • 暗伤悲(暗暗悲伤)
  • 北海酒(北方出产的酒)
  • 东老诗(指诗人自己的作品)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伤老》。全诗共八句,通过描述老翁的形象和经历,表达了对人生衰老的感慨和无奈。

首两句“老翁足力弱,踉蹡如小儿”描绘了老翁年老体衰,行动蹒跚如同小儿的形象。这既反映了老翁的身体情况,也表现了他内心的不安与焦虑。

接下来的四句“须杖乃能行,动步忧欹危”则是对老翁行动不便的具体描述。他必须依靠拐杖才能行走,每次移动都担心跌倒危险。这进一步揭示了老翁的生活困境和他的无奈心情。

“发秃生细毛,正似出胎时”则形象地描述了老翁的头发脱落,新生出细软的毛发,就像刚出生时的婴儿一样。这既是对老翁身体状况的描述,也是对他生命状态的一种隐喻。

最后三句“忽复长儿齿,辅车两相依”则转向描写老翁的口腔状况,他的牙齿已经长出,但因为体力不支而无法稳固咀嚼食物,只能依靠旁边的人帮助。这进一步强调了老翁的无助和依赖性。

最后两句“还童既无术,衰谢乃其宜”则是对老翁命运的感慨。他还童即返老还童是不可能的,衰老是必然的。这既表达了对老翁命运的同情,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最后两句“载念天地间,八十者几希”则是对人生的哲理思考。在作者看来,能够在世上活到八十岁的人是非常罕见的。这既是对老翁的祝福,也是对人生的感叹。

最后两句“如我真幸民,何必暗伤悲”则是诗人的自我安慰和鼓励。既然自己是一个普通人,就应该接受现实,不必为衰老而悲伤。这是诗人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乐观精神的体现。

这首诗通过对老翁生活状况的描述,表达了对人生衰老的无奈和感慨,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对未来的期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