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舲下大江,日日风雨雪。
留滞鳌背洲,十日不得发。
岸冰一尺厚,刀剑触舟楫。
岸雪一丈深,屹如玉城堞。
同舟二三士,颇壮不恐慑。
蒙毡闭篷卧,波里任倾侧。
晨兴视毡上,积雪何皎洁。
欲上不得梯,欲留岸频裂。
扳援始得上,幸有人见接。
荒村两三家,寒苦衣食缺。
买猪祭波神,入市路已绝。
如今得安坐,闲对妻儿说。

【注释】

扬:扬起。舲:古代的一种船。鳌:海中的大龟。

留滞:停留。十日:十天。不得发:不能出发。

岸冰一尺厚:岸上冰有一尺厚。

刀剑触舟楫:刀剑都碰到了船上的东西。

屹如玉城堞:矗立如同玉砌的城堞。

同舟二三士:和我们一同乘船的有几位朋友。二三,不是实指,是泛指。

蒙毡:盖在身上的毡子,即毯子。

任倾侧:任凭船身左右倾斜、摇摆。

晨兴:早晨起床。视:看。毡上:毡垫上。

皎洁:光亮洁白。

欲上不得梯:想爬上去,却找不到梯子。

扳援:攀援,攀上。

荒村两三家:荒凉的村庄只有两三家人。

寒苦:寒冷困苦。衣食:衣服食物。缺:缺乏。

买猪:买一头猪。祭波神:祭祀江神。波神:江神。

路已绝:道路已经不通了。

得安坐:能够安坐在家中。

闲对妻儿说:有空就和妻子儿女说说笑笑。

【赏析】

此诗作于宋理宗淳祐四年(公元1244年),时值诗人被贬官至建州(今福建建瓯)。作者在《谢人寄新荔枝》中曾自述过“瘴疠侵凌,日食荔支”的经历,而此次被贬建州,又因“瘴疠交侵”,更觉“困穷”。他怀着满腹愁绪,写下这首《昔游》诗,抒发自己内心的苦闷之情。

这首诗描写诗人在荒村中与友人共同生活的一段经历。首联写诗人扬帆下大江后,天天遭遇狂风暴雨。颔联写滞留期间,连船带人都冻僵了。颈联写岸边的冰层达一尺厚,刀剑都碰着船和桨了;岸边的雪也达一丈深,象一座玉砌的城。这两句把天气的寒冷写得入木三分,为下文的“不恐慑”作了铺垫。尾联写在风浪中,诗人同舟的二三友人都勇敢地面对困难,没有一点畏惧之色。

诗的第二句“留滞鳌背洲”点出了诗人所处之地。第三句“十日不得发”则点出了时间的长短。第四句“岸冰一尺厚”和“屹如玉城堞”两句是对前一句的进一步描绘,表现了诗人所处环境的恶劣,同时也表达了诗人不畏艰险的精神。最后两句“同舟二三士,颇壮不恐慑。蒙毡闭篷卧,波里任倾侧”是全诗的重点,也是诗人精神面貌的真实写照,它表现的是诗人在恶劣的环境中仍能保持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这种精神是十分可贵的。

此诗通过写景,写出了诗人在艰苦环境中依然保持乐观精神的人生态度,表现出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