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风日以劲,古道无人行。
阳坡树已黄,阴崖草犹青。
四时相代谢,谁为此枯荣。
揽衣坐幽磴,下有流泉声。
听之不成调,挹之有馀清。
悠悠京洛尘,污人头上缨。

【注释】

杂诗:古诗的一种体裁。五言六句或七言八句;不拘平仄,不押韵。内容多写景抒情、咏史抒怀。北风劲:指天气寒冷,刮着强劲的北风。古道人无人行走的古道。阳坡树:指山坡上的树木。已黄:已转黄。阴崖草:指山崖上的草木。犹青:仍然青翠。四时:春夏秋冬四季。代谢:新陈代谢。谁为此:为谁而如此?枯荣:枯死与繁荣。揽衣坐幽磴(dèng),下有流泉声:撩起衣襟坐在幽深的石阶上,听到泉水流淌的声音。幽磴:隐僻险峻的山路。听之不成调,挹(yì)之有余清:听着这泉水的流淌声音觉得它不成调谐,却能从它那清澈中感受到它的清纯。听之不成调,指听泉水的声音不能成曲调,即音调不协调。挹(yì)之有余清,指从水里舀出一些来,还感到水清得可以洗去身上的尘垢。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抒情小品诗,以自然景物作喻,抒发诗人对于社会和人生的感慨。全诗以“杂诗”为题,实际上反映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生活状态,表达了他对人生、对现实社会的看法和态度。

首联“北风日以劲,古道无人行。”写冬寒时节,北风吹劲,道路荒凉无人行走的景象。这是在描写一种自然环境,也是在借景抒情。

颔联“阳坡树已黄,阴崖草犹青。”写阳光照耀下的山坡树木已经转黄,而阴影处的山崖上的草木仍然是一片青翠。这是在对比描绘自然景象。

颈联“四时相代谢,谁为此枯荣?”写四季更替交替,万物生长衰败,是谁使得这些变化发生呢?这是在借物抒情,借四季之变比喻世事沧桑。

尾联“悠悠京洛尘,污人头上缨。”写京城洛阳的尘土,玷污了人们的头巾,这是在借景抒情,用京师洛阳的污染比喻社会环境的恶劣。

这首诗通过写自然景物的变化,抒发了作者对社会和人生的感慨。诗人认为世间万物都在不断变化之中,就像四季更替一样,都是无可避免的。然而,这种变化却是无情的,它不会因为人们的意志而改变。诗人认为社会的污染也如同尘土一样,会玷污那些美好的事物,让人们的心灵受到伤害。因此,他呼吁人们应该珍惜美好的东西,不被世俗所污染。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