酌酒酬春醉晚红,谁知书剑两无功。
渔竿冷浸半丝月,牛背闲消一笛风。
仙梦不随狂蝶乱,家书只倩素鱼通。
友声更拟迁乔去,底似人情较异同。
【注释】:
- 酌酒酬春醉晚红:在春天里饮酒,沉醉于夕阳映照下的红花之中。
- 谁知书剑两无功:谁知道我读书和挥剑都没有什么成就。
- 渔竿冷浸半丝月:渔船的竹竿被冷风吹得微微晃动,仿佛能触及月亮的影子。
- 牛背闲消一笛风:牧童吹着笛子,悠然自得地走在牛背上。
- 仙梦不随狂蝶乱:神仙的梦想不会随着那些轻狂的蝴蝶而纷乱。
- 家书只倩素鱼通:家中的书信只能用白纸做成的鱼形信符传递。
- 友声更拟迁乔去:朋友之间的声音仿佛鸟儿飞向远方。
- 底似人情较异同:但比起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和不同,它又显得多么相似。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田园风光图,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
首句“酌酒酬春醉晚红”,描绘了一幅春天里饮酒赏花的画面。诗人在春天里饮酒,沉醉于夕阳映照下的红花之中,展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次句“谁知书剑两无功”,表达了诗人对功名利禄的淡漠态度。他感叹自己读书、挥剑都没有取得什么成就,反映出他对名利的看淡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第三句“渔竿冷浸半丝月”,描绘了一幅渔人垂钓的情景。诗人用“半丝月”来形容渔竿上挂着的鱼网,暗示了夜幕降临时的宁静和安详。
第四句“牛背闲消一笛风”,描述了牧童吹着笛子,悠然自得地走在牛背上的场景。诗人用“闲消一笛风”来形容牧童与牛之间的和谐相处,表达了人与自然的亲近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第五句“仙梦不随狂蝶乱”,表达了诗人对神仙境界的向往和追求。他希望神仙的梦想不会随着那些轻狂的蝴蝶而纷乱,体现了他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世俗世界的超脱。
第六句“家书只倩素鱼通”,描绘了古代通信的方式。他用白纸做成的鱼形信符传递家书,反映了当时信息传递的不便和人们对通讯方式的依赖。
第七句“友声更拟迁乔去”,描述了朋友间的声音仿佛鸟儿飞向远方的场景。诗人通过这个比喻,表达了对朋友之间深厚情谊的珍视和对友情的珍惜。
最后一句“底似人情较异同”,表达了诗人对人际关系的思考。他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和不同比自然界更加复杂多样,但他又觉得这种差异和不同并不重要,因为它们都只是外在的表现,真正重要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和默契。
整首诗以田园风光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人物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人生、自然和友情的独特见解和深刻感悟。它不仅是一首描写田园生活的诗歌,更是一首富有哲理和人文关怀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