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辞巇险访龙潭,潭底无穷碧似蓝。
乱石鸣滩溪过九,飞泉泻瀑堑分三。
虽然道士能相引,不比樵人得尽谙。
怊怅飞桥无路到,乘风应许御云骖。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所作,全诗如下:
东天目
不辞巇险访龙潭,潭底无穷碧似蓝。
乱石鸣滩溪过九,飞泉泻瀑堑分三。
虽然道士能相引,不比樵人得尽谙。
怊怅飞桥无路到,乘风应许御云骖。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不畏艰难险阻,去访问那传说中的龙潭,只见碧波如蓝,清幽深远。
在乱石之间,溪流潺潺,经过九重山峦,飞泉如瀑布般从崖壁落下,形成三条峡谷。
虽然有道士指引路径,但我不如樵夫那样熟悉地形。
可惜啊,没有桥可以到达,我只能乘坐云驾御风,才能前往。
注释:
- 东天目:指的是浙江天目山,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因山顶的山峰向东倾斜而得名。
- 巇险:指艰险难行的道路。
- 潭底无穷碧似蓝:形容水潭深不见底,水色碧绿如蓝色。
- 乱石鸣滩溪过九:指山间溪流经过许多乱石,发出轰鸣声响。
- 飞泉泻瀑堑分三:指飞泉如瀑布般从悬崖峭壁上倾泻而下,形成三条峡谷。
- 虽然道士能相引:即使有道士引导,也不如樵夫熟悉地形。
- 怊怅:惆怅、失意之意。
- 御云骖:乘云驾御马匹,形容非常快或高远。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天目山景色的向往和赞美。首句表达了诗人不畏艰险,决心探寻龙潭的决心。第二句通过描述清澈见底的潭水和碧蓝的颜色,展现了天目山的秀美景色。第三句描绘了山间溪流经过众多乱石的情景,以及飞泉从悬崖峭壁中倾泻而下的壮观景象。最后两句则表达了尽管有道士引导,但与樵夫相比,诗人仍感到自己对天目山的了解不够深入,表达了遗憾之情。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