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接衰周汉接秦,汉儒议论尽真醇。
如何独著贤臣颂,直使波流到圣臣。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要注意审题,明确要求,然后逐句逐层分析诗句的内容、情感以及手法等,最后总结归纳即可。
(1)
题干“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要求考生在翻译时注意关键词的添加,并且要有简要的赏析。
①“秦接衰周汉接秦”,意思是说秦朝继承了周朝的制度,汉朝又继承了秦朝的统治。这里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汉朝承袭前朝的历史事实。“秦”、“汉”为关键信息;②“汉儒议论尽真醇”,意思是说汉朝的儒家学者对政治的见解都很正确,思想都很醇正。“汉儒”、“议论”、“尽真醇”是重点信息;③“如何独著贤臣颂”意为:为什么只有王褒写了《贤臣颂》?“贤臣颂”是重点信息;④“直使波流到圣臣”,“直使”意为“竟然使得”,表示出作者的惊讶之情;“波流”指水流,比喻贤臣的美德;“圣臣”指圣人,即贤良之臣,也是重点信息。
(2)
题目要求赏析诗歌。答题时需要结合全诗,从主题、人物形象、写作技巧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史诗,诗人以史为鉴,借古讽今。首联点明主题:“秦”“汉”两代,都继承了前朝的制度,但汉代继承了秦朝的统治。颔联由赞颂汉代贤臣过渡到赞扬唐代贤臣。颈联进一步赞扬唐代的贤臣,尾联则以感叹结束全诗。
此诗通过历史典故表现诗人的感慨。诗人通过对历史的追溯,表达了自己对贤臣的景仰之情。
【答案】
(1)
①秦承接了周朝制度,汉朝继承秦朝统治。②汉朝儒学学者议论政治见解正确,思想十分醇正。③为什么只有王褒写了《贤臣颂》呢?④《贤臣颂》赞美的是贤良之臣。⑤竟然使得贤良的美德流传至今!⑥我不禁为之惊讶。⑦“波流”比喻贤良之德。⑧圣臣指的是贤良之臣。⑨诗人以史为鉴,通过历史典故表现了自己对贤臣的景仰之情。
(2)
①本诗是一首咏史诗。诗人借用历史典故来抒发自己的感慨。②诗的开头两句用典,点明题旨;三、四句由赞颂汉代贤臣过渡到赞扬唐代贤臣;五、六句进一步赞扬唐代的贤臣,尾联则以感叹结束全诗。③这首诗通过历史典故表现诗人的感慨。诗人通过对历史的追溯,表达了自己对贤臣的景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