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底处是端州,使君苦向个中游。
黄茅千里烟岚晚,皂盖三年鬓发秋。
欻见崩松万壑底,遂闻埋玉九原头。
不能执引远郊去,薤露蒿里令人愁。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韩愈的作品。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读和赏析:
挽潘端州(《左辅集》)
岭南底处是端州,使君苦向个中游。
黄茅千里烟岚晚,皂盖三年鬓发秋。
欻见崩松万壑底,遂闻埋玉九原头。
不能执引远郊去,薤露蒿里令人愁。
注释:
- 岭南底处是端州:岭南的尽头是端州,指的是潘端州的家乡。
- 使君:指潘端州。
- 黄茅千里:形容黄茅遍布千里。
- 烟岚晚:指傍晚时分,烟雾缭绕的景象。
- 皂盖三年鬓发秋:形容潘端州在端州工作了三年,鬓发已经变得稀疏。
- 欻见崩松万壑底:突然看见崩塌的松树遍布山谷。
- 遂闻埋玉九原头:然后听说有人在九泉之上埋藏了宝玉。
- 不能执引远郊去:无法亲自带领士兵前往远郊。
- 薤露蒿里令人愁:薤露蒿里是指墓地,让人感到愁苦。
赏析:
这首诗是韩愈送别好友潘端州时的一首挽歌。诗中表达了对潘端州的深情厚谊以及对离别的不舍之情。通过对潘端州在端州工作的描绘,以及他在官场上的清廉和勤勉,展现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同时,也通过描写他的白发和离去的情景,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哀伤。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送别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