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气夕巃嵷,川光暮澄凝。
棂轩俯川岳,拄杖相与登。
脱屦就闲旷,秉羽居高明。
盘礴飞鸢上,挥斥蜿虹横。
令弟各英妙,舌本淮湖倾。
朋也老无能,前身云水僧。
萧萧缘坡竹,凉飙为我兴。
执热快一濯,何必踏层冰。

【注释】

晚同师川驹父玉父游大梵院小轩——晚上和老师一起游览大梵寺的小楼。

山气夕巃嵷,川光暮澄凝——山里的雾气在傍晚显得更加浓密,江水在夕阳的映照下显得格外清澈明亮。

棂轩俯川岳,拄杖相与登——站在楼上可以俯瞰到山下的景色,拄着拐杖一起登上去。

脱屦就闲旷,秉羽居高明——把鞋子脱掉,来到空旷的地方,拿着羽毛扇坐在高台上。

盘礴飞鸢上,挥斥蜿虹横——盘旋在大雁飞翔的空中,挥笔写下“蜿蜒”的龙卷风横扫天空的景象。

令弟各英妙,舌本淮湖倾——弟弟们各有才华,我则被他们深深吸引,仿佛置身于江淮之滨的湖边。

朋也老无能,前身云水僧——我们都是年华已逝,无法再有所作为的人,曾经是云水僧人,如今却只能像云水一般漂浮。

萧萧缘坡竹,凉飙为我兴——风吹动着山坡上的竹子,清凉的旋风让我感到振奋。

执热快一濯,何必踏层冰——享受这清凉的感觉,无需再去忍受酷暑,何需踏着厚厚的冰雪行走呢?

【赏析】

诗题中的师川、驹父、玉父,皆指诗人的朋友。此诗作于元丰七年(西元一〇八四年)夏秋之间,诗人时在京师,与友人游宴大梵寺小轩之上。

首联两句写景,先点出时间,日暮时分,然后写出山间的氤氲之气;再看那江面,夜色渐浓,波光粼粼,十分澄净。

颔联两句写人。诗人以“簪”、“笏”代称“堂”,这是古代官服上的装饰物。“簪”是古代妇女发髻中插的簪子,这里借指文人。“笏”是古代官员手执的手板,这里借指文官。这两句说:你(指朋友),在楼上可以俯看山下的美景,我则拄着手杖与你一同登楼赏景。

颈联两句写景。诗人用“脱履”“秉羽”两个典故来表现自己与朋友的闲适生活。“脱履”典出《列子·黄帝》篇:“宋国有人,足疾,笑语至矣。”意谓他脚有毛病,行动不便,因此脱下鞋子,到宽敞之处去休息,以消解脚疾带来的不适感。“秉羽”(持羽扇),典自《庄子·逍遥游》:“吾将曳尾于涂中。”意为我打算在道旁放上一把羽毛扇。这两个典故表明作者虽已无官职在身,但仍然过着清闲自在的生活。

尾联两句写景。诗人运用了两个比喻来形容自己与朋友的生活状态:一个是“盘礴”,意思是盘旋在大雁飞翔的空中;另一个是“挥斥”,意为挥笔如飞。这两个词描绘了一种自由奔放的生活态度,同时也暗示了作者对这种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最后两句写意。诗人通过对比自己的现状和过去的经历,表达了自己的无奈和感慨。他认为自己的人生已经走到了尽头,无法再有所作为。他曾是一个云水僧,现在则只能像云水一样漂浮不定。他感叹自己与朋友们虽然各有才华,却都年华已逝,无法再有所作为。他怀念过去的时光,那时他们是云水僧人,如今却只能像云水一样漂浮。他感慨地说:“何必踏着厚厚的冰雪行走呢?”这句话表达了他对当前生活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憧憬。

这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山水游记诗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