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一臞儒,意气郁何壮。
削迹红尘中,筑亭白云上。
溪声听逸响,山色阅殊状。
谅是永幽栖,岂伊暂清旷。
若人有灵气,战胜神更王。
乃知先圣裔,风流标素尚。
嗟予晚闻道,兹事夙所向。
得兴雪月交,理棹会一访。

【注释】:

刘山人:即刘玄,字子高。刘玄在隐居时曾筑亭于白云之上,所以称其为山人。

桃源:指桃花源,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地名。

臞(qú)儒:指刘玄。“臞”是瘦的意思。《汉书·东方朔传》:“武帝时,齐人东郭履年九十余,行步如风,时人谓之‘东郭先生’;平原陶生,字君况,身长八尺余,延步入市,从童童者数十百人,观者如堵墙焉。”这里用“臞儒”指刘玄。

意气:意气风发,气概不凡。

削迹:隐退、隐居。

红尘:指尘世。

筑亭:盖亭子。此句谓筑亭于白云之上。

逸响:指美妙的声音。

殊状:不同的形状。

谅:当。永幽栖:永远的幽居。

岂伊:难道不是吗?

暂:暂时。

灵气:精神力量。

战胜:战胜困难或挫折。

先圣:孔子。

裔:后代。

风流:风度、风采。

素尚:高尚的志向。

嗟予:叹我也。

闻道:听道。

雪月交:指雪和月亮一起下,比喻清白的节操与美好的情操。

理棹:整理船桨,准备出发。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作者在诗中描绘了刘山人胜景,表达了对刘山人的崇敬之情。

首联“桃源一臞儒,意气郁何壮”,诗人以“桃源”喻刘山人,赞美他的高洁品质和不屈的精神。刘山人在隐居时曾筑亭于白云之上,过着远离尘嚣的生活。

颔联“削迹红尘中,筑亭白云上”,诗人进一步描绘了刘山人远离尘世的生活状态。他选择在白云之上筑亭,以示自己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

颈联“溪声听逸响,山色阅殊状”,诗人通过听觉和视觉的描述,展现了刘山人胜地的美景。溪声悠扬,山色各异,让人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诗人以“谅是永幽栖”表达自己对于这种生活状态的向往之情。

尾联“岂伊暂清旷,若人有灵气,战胜神更王”,诗人再次强调刘山人的超凡气质和精神力量。刘山人不仅有高洁的品质,还有战胜困难的能力,他的精神和力量足以让他成为真正的王者。

整首诗通过对刘山人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于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和感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