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见豫章城南门,中有潘氏之名园。台基乃是孺子旧,地势直与东湖连。
百常之观上造天,曲琼四面珠箔悬。春拍绿波南浦外,朝隮爽气西山巅。
方塘曲径洞天远,万草千花未曾见。春风向暖一披拂,薄人花气江城遍。
潘郎吟诗春风里,拄杖穿花还复倚。大名今代庞德公,采药鹿门终不起。
潘郎事亲爱客同,平生百味樽不空。我来休驾啸竹风,主人闭门语雍容。
掉头长歌子潘子,愿言三径相终始。或云丈夫不如此,但恐亦复不免耳。

【注释】:

君不见豫章城南门,中有潘氏之名园。

台基乃是孺子旧,地势直与东湖连。

百常之观上造天,曲琼四面珠箔悬。春拍绿波南浦外,朝隮爽气西山巅。

方塘曲径洞天远,万草千花未曾见。春风向暖一披拂,薄人花气江城遍。

潘郎吟诗春风里,拄杖穿花还复倚。大名今代庞德公,采药鹿门终不起。

潘郎事亲爱客同,平生百味樽不空。我来休驾啸竹风,主人闭门语雍容。

掉头长歌子潘子,愿言三径相终始。或云丈夫不如此,但恐亦复不免耳。

【译文】:

你看不见豫章城南门,里面有潘氏的名园,它的台基是当年孺子婴的旧地,地势和东湖相连。

百常亭的观景台上可以望到天上,四周围都是珠帘。春天的南浦绿波荡漾,早晨的山巅清爽宜人。

方塘弯曲小径深幽,万种花草从来没有见过;春风温暖时轻轻吹过,花的香气在江城弥漫。

潘先生正在春风里吟诗,拄着拐杖穿行花丛,还手扶着树靠立不动。当今大有人在他之上,却像庞德公一样隐居不仕。

潘先生侍奉双亲爱护宾客,一生经历各种滋味,酒樽里从不空过。我来这里不再驾着竹制的车子吹笛,而是静静地坐着,从容地谈话。

我回头长歌一曲唱给潘子听,希望我们能一起终老在这三条田间路上。有人说大丈夫不应该这样,只是担心也难免会有这样的命运罢了。

【赏析】:

此诗为诗人贬谪黄州时期的作品之一。潘氏园是潘岳故宅,位于今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东湖路25号。潘岳是西晋著名文学家,曾任尚书令等职,有“文章宗师”“书圣”之称。他与石崇合称“金谷二十四友”。其诗辞藻华丽,对后世影响很大。

第一、二句写园内建筑。开头两句写园内建筑。“君不见豫章城南门”,起笔点明地点,说明潘氏园就在豫章城南门附近。接着描写了该园中的名胜古迹。“中有潘氏之名园”,点明园主是潘岳,突出其地位高,名声重。潘岳故居在邺城,邺城的西门就是现在的豫章城门。“台基乃是孺子旧,地势直与东湖连”,这是说潘氏园的地基是当年孺子婴的旧地,地势直接通向东边的湖泊。“百常之观上造天”,是说潘氏园的景色非常秀丽,可以登高望远,看到天空。这几句描写了潘氏园的优美环境。最后两句进一步描绘园中美景。“曲琼四面珠箔悬”,“曲琼”指曲折回环的楼阁,“珠箔”指用珍珠做成的帘幕。四周楼阁环绕,楼上挂满了珠帘。“春拍绿波南浦外”,“春拍”指春风拂动,“绿波”指春水波光粼粼如绿色。南浦外,指江南岸,即长江边。这句描写了春季江面的美丽景色。

第三、四句写园内景观。“朝隮爽气西山巅”,是说早晨的山巅空气清新爽朗。“方塘曲径洞天远”,“方塘”指方形的水塘,“曲径”指弯曲的小路,“洞天”指神仙所居住的地方。这句描写了园内的水塘和弯曲的小路,给人一种远离尘世的感觉。

第五、六句写园内花草树木和四季风光。“万草千花未曾见”,是说这里的花草树木种类繁多,美丽极了,以前从没见过这么多的种类。“春风向暖一披拂”,是说春天来了,天气变暖了,春风轻轻地吹过。这句描写了春天的景色以及春天的气息。“薄人花气江城遍”,是说花香弥漫整个城市。这里的“薄”字形容花香浓郁,飘散开来。这句描写了春天的花香和城市的景色。

第七、八句写人物活动。“潘郎吟诗春风里”,是说潘岳在春风里吟咏诗歌。“拄杖穿花还复倚”,“拄杖”指的是手杖,“穿花”指赏花、游园。这句描写了潘岳赏花、游园的情景。“大名今代庞德公”,是说潘岳就像东汉时期的庞德公一样隐居不仕。“采药鹿门终不起”,是说庞德公一直隐于山林之中,不肯出仕。这句描写了潘岳的性格特点——不愿做官。“潘郎事亲爱客同”,是说潘岳侍奉父母,爱护宾客。“平生百味樽不空”,意思是说潘岳一生中经历了各种各样的事情,但是酒杯从未空过。这句写出了潘岳的人生经历及其性格特点——豁达乐观。“我来休驾啸竹风”,是说我今天来此不再驾着竹制的小车在竹林中吹箫了,而在这里静坐闲谈。“主人闭门语雍容”,是说这里的主人关上门窗,悠闲自在地说着话。这句写出了主人的性格特点——从容淡定。“掉头长歌子潘子”,是说我转身吟唱起《长歌子》来赞美潘岳。“愿言三径相终始”,是说我愿意和你一起终老在这三条田间的路上。这里的“三径”指的是庭院前的小路,“终始”表示始终不变。这句写出了作者的愿望和情感——希望能够永远陪伴着潘岳。“或云丈夫不如此,但恐亦复不免耳。”是说有的人认为男子汉应该像潘岳这样的隐居生活,但是恐怕他也免不了要受到牵连啊!这句话是对潘岳命运的一种感慨和担忧。

这首诗通过描写潘岳园中的美景和潘岳的生活状态,展现了一个才华横溢的才子形象,同时表现了他不愿做官、乐于隐居的特点。通过对潘岳的赞美和对其命运的感叹,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名利看透的情感态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