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童躯小胆良大,读书气欲吞渤澥。
银钩玉唾不作难,已向笔端风雨快。
昔过重湖喙欲鸣,还来南浦羽犹铩。
坐窗软语戒寒秋,阴壑收声虚万籁。
可怜脱身疟疠馀,槁项黄馘一何惫。
石脆山中足条草,谁能折来已君疥。

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描写汪汲(汪洙)的文才,表现他不畏艰险、勇攀学问高峰的精神。

第一、二句:汪洙身材虽小,胆量却很大,读书时好像要吞下大海一样。

银钩玉唾:指书法用笔有力。

渤澥(bó xiè):海名,在今山东滨州境内。

第三句:比喻汪洙的文思敏捷,笔下如风雨般迅猛。

重湖:指洞庭湖。喙:鸟兽等的嘴。

第四句:说汪洙过去曾游过洞庭湖,如今回来,羽毛还未丰满,但仍然想展翅高飞。

南浦:指江边。铩(shā):同“铩”,失败,不得志。

第五、六句:写汪洙在窗前坐着,用温和的话语劝慰秋冷,声音如山谷中回荡的回声,使人感到寂静无声。

阴壑:深谷。

收声:形容汪洙文思敏捷,一挥而就。

第七、八句:写汪洙因病体弱,但精神不衰,仍像石中的枯草那样坚韧。

脱身:摆脱病魔。

疟疠(nǜlǐ):一种急性传染病。

槁项:枯瘦的项颈。

黄馘:黄色的颈部。

惫(bèi):疲倦。

第八、九句:写汪洙虽然身体虚弱,但有顽强的意志,不怕疾病折磨。

石脆:石头坚硬。

山中足条草:山野中生长的坚韧草。

君疥:你身上的疥疮。

赏析:

此诗借对汪汲的描写歌颂他敢于攀登科学高峰,不畏艰难险阻的精神。全诗四联,每联都是先写其人后写其文,首尾相衔,结构严谨。

首联“汪童躯小胆良大”两句,以“小”字和“大”字形成鲜明的对照,突出了汪洙性格豪爽的特点。接着,诗人从汪洙的外貌入手,描绘出一幅生动形象的画面:“读书气欲吞渤澥”,仿佛汪洙要把书读进大海一般。这一句不仅写出了汪洙勤奋好学的精神风貌,而且表现出他的学识渊博。紧接着,诗人又用夸张的手法,把汪洙的才气发挥到了极致:“银钩玉唾不作难,已向笔端风雨快。”这两句诗既赞美了汪洙的才华横溢,同时又表达了对他不畏艰难、勇于攀登科学高峰的精神的赞美。

第二联“昔过重湖喙欲鸣,还来南浦羽犹铩(shà)”两句,诗人通过描述汪洙曾经游历重湖、南浦的情景,进一步展示了他勇攀科学高峰的决心与勇气。这里,“重湖”“南浦”既是地点的提示,又是诗人情感的象征。“喙欲鸣”暗示着汪洙的志向远大、抱负非凡;“羽犹铩”则表明他在实现理想的道路上还有许多困难和挑战。然而,即便如此,他还是毫不畏惧地继续前行,用自己的行动去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第三联“坐窗软语戒寒秋,阴壑收声虚万籁”两句,诗人通过描绘汪洙在静夜中独自吟诵的场景,展现了他内心的孤独与寂寞。然而,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他才更能体会到自己的孤独和寂寞,从而更加坚定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和信念。

最后两联“可怜脱身疟疠馀,槁项黄馘一何惫(bèi)”,诗人以“可怜”一词点出了汪洙因病体弱的情况,同时也表达了对他的同情和关怀。然而,尽管他身体疲惫不堪,但他依然保持着高昂的斗志和顽强的毅力,继续勇攀科学高峰。

此诗通过对汪洙的描写,赞颂了他不畏艰难险阻、勇攀科学高峰的精神风貌。同时,诗中也融入了丰富的情感元素,使整首诗歌更具感染力和艺术魅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