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遁攀巢许,幽光烛斗牛。
长公辞汉世,孺子隐南州。
闭户荒三径,紬书综九流。
欲寻高士传,端向古人求。
【注释】
潘延之挽词:指《潘岳集序》中的名句:“余少而好古,老而好文,身後欲造灵庙,写《长杨》、《羽猎》,以记汉史,中朝大邦,慕二京之风。每观其地,心常向往之。”肥遁:即肥遯(féi dùn),指隐居不仕,与世无争。攀巢许:比喻归隐。巢父和许由是传说中的两位隐士。幽光烛斗牛:意谓在幽暗之处,有如北斗之星般的光辉照耀。烛:照亮。牛、斗:古代二十八星宿的统称。
长公辞汉世:指东汉末年的祢衡,他因才高气盛而被曹操处死。孺子隐南州:指晋代的陶渊明,他因不愿为官而辞家归隐于田园之中。
闭户荒三径:意谓闭门谢客,隐居山林。
紬书综九流:意谓博览群书,研究百家学问。
端向古人求:意谓从古人中寻求智慧。端:正,当。古人:古人的言行。
【赏析】
潘延之的《潘岳集序》中有句曰:“余少而好古,老而好文,身後欲造灵庙,写《长杨》、《羽猎》,以记汉史,中朝大邦,慕二京之风。”此诗即是受潘氏影响而作。诗的开头二句“肥遁攀巢许,幽光烛斗牛”,就是对潘说的进一步发挥。肥遁,指归隐;攀巢许,指仰慕巢经翼、许由这两位上古隐者;巢经翼和许由都是传说中的隐士,他们曾先后辞别夏禹和殷汤出走,不受当时的统治者的重用。诗人说“肥遁攀巢许”,正是表明了自己志向高洁、追求清高的品格;又说“幽光烛斗牛”,则是形容自己隐居生活虽然寂寞,但内心却十分光明磊落。
下面四句是说自己的友人:长公辞汉世,孺子隐南州。长公是东汉末年的祢衡,他曾因为才华横溢而被曹操所杀害。孺子则是晋代的陶渊明,他曾因不愿为官而辞家归隐于田园之中。“长公辞汉世”,是指祢衡被杀害的事;“孺子隐南州”,则是指陶渊明辞家归隐的事。这两句诗表面上是说两个友人都选择了隐居的生活道路,但实际上却是说这两个人物都具有高洁的人格。
五、六句是说自己的处境:闭户荒三径,紬书综九流。“闭户”指的是闭门谢客,“荒三径”则是指隐居山林。“紬书综九流”则是说自己虽已隐居,但仍博览群书,研究百家学问。这里的“三径”,是三国时期东吴大将陆逊隐居时所开辟的三条小径,这里用来借喻隐居之地。
最后四句是说自己的追求和目标:欲寻高士传,端向古人求。“欲寻高士传”是指自己想学习高士们的精神,“端向古人求”则是说自己要向古人学习。这里的“高士传”是指《高士传》这部记载上古隐者事迹的书籍;“古人”则是指古代的贤人。
这首诗是一首表达自己高尚品格、追求清高生活、热爱学习古人精神的咏怀之作,它充分体现了作者的志趣和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