绕寺千林笋,高低逐涧丘。
参差舒凤尾,突兀长猫头。
入鼎资甘脆,残杯且罢休。
会须堪小艇,裁作海楂浮。

这首诗的注释如下:

  • 绕寺千林笋,高低逐涧丘。
  • “绕寺”指的是环绕在寺庙周围的树林。“千林笋”形容竹林茂密,如同千层笋片。“高低逐涧丘”则描述了竹林中的竹子生长得高低不平,参差不齐,有的甚至顺着山涧和丘陵长出。
  • 参差舒凤尾,突兀长猫头。
  • “参差舒凤尾”形容竹叶参差不齐,宛如凤凰的尾巴一样舒展开来。“突兀长猫头”则描绘了竹子的形状奇特,仿佛猫头一般突兀地生长出来。
  • 入鼎资甘脆,残杯且罢休。
  • “入鼎”指的是进入烹饪过程,这里比喻竹子被制成各种美食供人享用。“资甘脆”则形容这些美食美味可口,让人回味无穷。“残杯且罢休”则意味着即使还有美食未尝,也要暂时停下品尝的兴致。
  • 会须堪小艇,裁作海楂浮。
  • “会须”是一个口语化的表达,意为到时候或将要。“堪小艇”表示小船可以承载着这些美食前往远方。“裁作海楂浮”则暗示将竹子削去一部分后做成一种类似海菜的食品,漂浮在水面上供人食用。
  • 译文:
    环绕寺院的是千层叠翠的竹林,高低起伏、随风摇曳。参差不齐的竹叶犹如展开的凤尾,而那些挺拔入云的竹子则仿佛是矗立在山巅的猫头。
    这些竹子经过烹煮后,成了美味佳肴,令人回味无穷;然而,即使如此,也不妨暂时停止品尝,享受这宁静的时光。
    等到有空闲的时候,再乘着小船前往远方,把竹子削去部分之后制成一种类似于海菜的食品,让它漂浮在水面上,供人享用。
  • 赏析:
    这首《咏物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宝峰上的竹林美景以及竹笋的形态特点。全诗以“绕寺千林笋”开篇,勾勒出一幅竹林环绕寺院的美丽画面,为读者营造出一个宁静致远的意境。接着诗人用“参差舒凤尾,突兀长猫头”形象地描绘了竹林中竹叶的形态各异,既有舒展如凤尾般优雅的,又有直插云霄如猫头的。
    接下来诗人以“入鼎资甘脆,残杯且罢休”表达了竹笋经过烹煮后成为美食的喜悦之情。这里的“残杯”暗喻了生活的艰辛与不易,而“罢休”则表达了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
    最后两句“会须堪小艇,裁作海楂浮”则是对前文的延伸和升华。诗人设想了一个美好的场景:乘着小船在湖面上游览,享受着美食之余的乐趣。这里的“海楂浮”是一种将竹子削去部分后制成的食品,漂浮在水面上供人食用。
    整首诗通过对宝峰上的竹林美景及其竹笋形态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同时,通过对美食和旅行的描绘,传达了一种追求美好生活、享受当下的态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