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退不妨饮,夜凉犹未眠。
瓦檠鸣落烬,镴鼎湿霏烟。
露叶悄相煦,候虫欢自煎。
白头行万里,转眼过三年。

【注释】

瓦檠:瓦制灯台。镴鼎:铜制的煮食器。候虫:即蟋蟀,古人常在秋夜吟咏其鸣声以自娱。

【赏析】

《夜坐》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五言律诗。这首诗写于诗人晚年,反映了他晚年的生活状态和思想感情,也反映出他对于人生的一种超脱。

首联“公退不妨饮,夜凉犹未眠”。意思是说,公务已经结束,可以饮酒了,但夜还凉着,所以还没有睡意。这里的“公退”指的是杜甫卸职后不再任职的日子。

颔联“瓦檠鸣落烬,镴鼎湿霏烟”,意思是说,瓦制灯台发出微弱的声响,而水银灯盏中的水已经蒸发成水汽,弥漫在空气中。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夜晚独处时的孤独和寂寞。

颈联“露叶悄相煦,候虫欢自煎”。意思是说,露珠轻轻洒落在树叶上,仿佛在为它们增添温暖。而蟋蟀的声音则像是在为人们弹奏一首欢快的乐曲。这里诗人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露珠、树叶、虫子等自然景物赋予了人的情感和行为。

尾联“白头行万里,转眼过三年”。意思是说,虽然我已经满头白发,但我依然坚持行走万里,转眼之间就已经度过了三年的时光。这里的“白头行万里”形容诗人的一生都在奔波劳碌中度过,而“转眼过三年”则是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同时也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执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