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山民物古,政理器能宽。
平易见眉睫,明清生肺肝。
春风帘影暖,霜月研声寒。
野老自相语,元丰崔长官。

这首诗是宋代著名诗人苏轼的作品,名为“送程於潜”,表达了对友人程潜的祝福和勉励。下面是对该诗逐句的解释:

1. 溪山民物古,政理器能宽。(注释)

  • 溪山民物古: 指自然景色与民众生活都显得古老而古朴。
  • 政理器能宽: 在治理事务上,能够宽宏大量、不拘小节。

2. 平易见眉睫,明清生肺肝。(注释)

  • 平易见眉睫: 简单明了,就像眉毛和睫毛一样容易看清楚。
  • 明清生肺肝: 清明的政治理念(如明镜高悬,清正廉明)可以净化人们的心灵,如同净化人的肺部和肝脏。

3. 春风帘影暖,霜月研声寒。(注释)

  • 春风帘影暖: 春风拂动窗帘,使室内温暖;暗喻政治清明,人心向善。
  • 霜月研声寒: 霜降时节,月光下的书房中读书的声音显得有些凄凉;这可能暗示政治环境虽然清明,但也可能伴随着某种凄凉和冷清。

4. 野老自相语,元丰崔长官。(注释)

  • 野老自相语: 指那些普通百姓之间的相互诉说,反映了民间的生活状态。
  • 元丰崔长官: “元丰”指的是北宋时期宋神宗赵顼年号,“崔长官”可能是某位姓崔的官员。这里的“元丰崔长官”可能是对那位官员的代称,意味着他是一位有远见和能力的行政长官。

5. 赏析: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人文环境,展现了一幅宁静而又充满政治寓意的画面。作者通过赞美友人的“政理器能宽”,寄寓了对友人治理国家的期望,希望他能够像春风拂过帘影一般带来温暖,像霜月下的研声一般传递清新。同时,诗中也隐含了对政治环境的复杂性的思考,即尽管政治清明,但仍有凄凉和寒冷存在。最后一句“元丰崔长官”,则可能是对友人的一种赞誉或期望。整首诗既有对友人的祝愿,也有对政治现实的深刻思考,体现了作者高超的艺术造诣和深邃的思想境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