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花何必只长安,到处韶华总一般。
可是家贫风物晚,郎当莴笋斗春盘。
【诗词解析】
次赵保之清明即事
看花何必只长安,到处韶华总一般。
可是家贫风物晚,郎当莴笋斗春盘。
【译文】
看花不必只在长安,处处春光都一样美。
只是家境贫寒,错过了赏花的最佳时节。
春天的莴笋也成了盘中珍品,与鲜花争艳斗丽。
【注释】
次:跟随,追随。
保之:赵保之,诗人的朋友、同乡人。
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四月四日至六日之间。
即事:眼前之事或所发生的事。
看花:欣赏花卉的美。
长安:古都,今陕西省西安市。
韶华:美好的时光。
风物:风景名胜。
晚:迟。
莴笋:嫩茎叶,可食。
【赏析】
首句“看花何必只长安”,诗人提出一个问题:“观赏花朵是否一定要在长安?”这看似简单的问题其实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因为长安作为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自然成为了人们观赏花朵的首选地,但并非是唯一的选择。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向往,以及对不同地方美景的欣赏之情。
第二句“到处韶华总一般”,进一步强调了这一点。无论是哪里,只要拥有美丽的春光,就都是值得欣赏的地方。这既体现了诗人的审美眼光,也反映了他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第三句“可是家贫风物晚”却透露出一丝遗憾。由于家境贫穷,无法像其他富贵人家一样赏花游玩,只能在家中度过这个美好的季节。这既揭示了诗人生活的困顿,也表达了他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最后一句“郎当莴笋斗春盘”,则是对前两句情感的升华。虽然家中贫寒,无法享受外出赏花的乐趣,但诗人依然能够通过自家种植的莴笋来欣赏春天的美好。这不仅是对自己困境的无奈之举,更是对生活的一种积极应对和超越。这种精神风貌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