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头巷尾几夷齐,日为饥肠不肯西。
只愿天公多雨粟,便教米价贱如泥。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的《次韵闵饥》。诗的内容主要描述了农民因为干旱而无法获得足够的食物,他们希望天气能够变好,多降雨水,这样米价就会便宜一些,让农民们能够吃得饱。

首句“巷头巷尾几夷齐”,描绘了农民们在田间地头忙碌的情景,他们像古代的贤人一样,日日夜夜劳作,为的是能够收获粮食。这一句中的“几夷齐”指的是古代的贤人,他们的品德高尚,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次句“日为饥肠不肯西”,则描绘了农民们因为饥饿而难以离开土地的场景。这里的“日为饥肠不肯西”意味着他们的肚子饿得受不了了,即使知道要离开土地去收割庄稼,也不愿意离开。这一句表达了农民们对食物的渴望,以及对生活的无奈。

第三句“只愿天公多雨粟”,则表达了农民们对天气的期盼。他们希望能够有雨水降临,这样就能够收获到足够的粮食,解决他们的饥饿问题。这一句中的“雨粟”指的是雨水落下后形成的粮食,也就是农作物。

尾句“便教米价贱如泥”,则是对农民们生活状况的一种讽刺。如果天气一直不好,导致米价上涨,那么农民们的生活将会更加困难。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农民们的同情和担忧。

整首诗通过描述农民们因为干旱而无法获得食物的情况,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生活的关注和对天气的期盼。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情况,即农民们的生活困苦,需要社会的关爱和支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