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翅东隅四五年,不知何日遂鸿鶱。
传书燕足徒虚语,强学山公醉举鞭。
【注释】
垂翅:比喻隐居。东隅:指山阳(今江苏淮安市)。四五年:三四年。遂鸿鶱(xī):即遂飞,乘风高翔。传:传说。燕足:燕子脚上系书的布条。徒虚语:徒然空话,没有实际意义。强学:勉强学习。山公:晋山简,字巨源,竹林七贤之一。醉举鞭:指饮酒赋诗。【赏析】
此诗作于唐玄宗天宝年间,诗人在江都时所作。当时,诗人已四十七岁,长期退隐山阳,过着闲云野鹤的生活。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想回到家乡的热切愿望和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
首句“垂翅东隅四五年”,说诗人长期隐居山阳已有四五年了。东隅:东方的一角。这句说自己虽然长期隐居,但并未真正远离朝廷。“不知何日遂鸿鶱”,说不知什么时候才能乘风高翔,远去朝廷。这两句表现了诗人对朝廷的眷恋之情。
次句“传书燕足徒虚语”,是说从燕子嘴里传出的书信,都是空话,没有一点实际意义。“徒虚语”就是徒费词言,徒然空话,说明自己并没有得到皇帝召见的消息,所以不能回朝做官。
末二句“强学山公醉举鞭”,是说为了摆脱寂寞而勉强学着司马相如、山简那样饮酒赋诗。山公:山简,字巨源,竹林七贤之一。司马相如曾为汉武帝写《子虚赋》,山简曾为蜀郡太守,好客爱酒,喜与文人雅士游宴赋诗,所以后人常以山简比之。这里用典是为了表达自己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不愿做官的思想感情。
全诗语言朴实,感情真挚,表现了诗人对朝廷的眷恋之情以及对隐居生活的无限留恋。诗人以退隐山林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封建社会知识分子的矛盾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