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关标重镇,自昔护边陲。
观者堵墙立,纷然帘幕垂。
欲谋千日醉,恐误十旬期。
可喜中庭月,何妨尽一卮。
过中山
三关标重镇,自昔护边陲。
观者堵墙立,纷然帘幕垂。
欲谋千日醉,恐误十旬期。
可喜中庭月,何妨尽一卮。
注释:
- 三关标重镇:指历史上著名的三座关隘,如居庸关、山海关等,作为边防重镇而闻名。
- 自昔护边陲:自古以来就有保护国家边疆的任务。
- 观者堵墙立:观看的人多得如同墙壁一般,形容人多拥挤。
- 纷然帘幕垂:指人们纷纷垂下帘幕,形容人非常多。
- 欲谋千日醉:打算用千日的酒来解愁。
- 恐误十旬期:担心误了十天的期限。
- 可喜中庭月,何妨尽一卮:看到庭院中的月亮如此美好,何不尽情享受一杯美酒。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古代长城关口的诗歌,通过诗人的观察和感受,表达了对历史文化遗产的敬畏之情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中的“三关”指的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如居庸关、山海关等,它们自古以来就是边防重镇,承担着保卫国家的使命。诗人通过对这些关隘的观察,感受到了历史的沉淀和厚重,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诗句“观者堵墙立,纷然帘幕垂”中,诗人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述了关口的景象。观看的人多得像墙壁一样,纷纷垂下帘幕,形成了一幅热闹非凡的画面。这不仅体现了关口的繁忙和热闹,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生活状态。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通过表达自己想要用千日的酒来解愁的愿望,以及担心误了十天期限的心情,传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感慨和无奈。然而,最后一句“可喜中庭月,何妨尽一卮”却展现了诗人乐观的一面。他看到庭院中的月亮如此美好,不禁心生欢喜。于是,他想借酒消愁,尽情享受这美好的时光。这种豁达的心态和乐观的精神,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温暖和力量。
这首诗通过诗人对关口的观察和感受,展现了历史的沧桑和生活的真谛。同时,诗中的关键词“千日醉”和“中庭月”也成为了诗人生活中的一种象征和寄托。它不仅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传递了对历史和文化的尊重和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