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道二年同夏课,四人两举尽登科。
孤寒惟子辛勤甚,虚薄伊余忝窃多。
宦路驱驰今各自,名场出处旧相过。
感今怀旧无憀赖,不觉临风发浩歌。

这首诗的原文是:

寄崔枢密使君,时为司农卿、集贤相。明道二年同夏课,四人两举尽登科。孤寒惟子辛勤甚,虚薄伊余忝窃多。宦路驱驰今各自,名场出处旧相过。感今怀旧无憀赖,不觉临风发浩歌。

翻译:
向崔枢密使君寄诗,他当时担任司农卿、集贤相。明道二年一起考核官员,四个人两人都考中了。你(指崔枢密)一个人辛勤地努力,我(指诗人)则因为出身低微,被认为无能而多次失败。现在我们已经各奔前程,互不干涉了。虽然我们曾经在科举考场上相见,但在社会上我们的地位已经完全不同。现在看到你,我心中涌起无限怀念之情。不知不觉中,我对着清风高唱起豪迈的歌声。

注释:

  • 明道二年: 唐文宗开成二年(837)。
  • 夏课: 夏季的考核。
  • 司农卿: 官名,掌管国家田赋和农田水利等事务。
  • 集贤相: 官名,负责管理国家的藏书与学术。
  • 孤寒惟子辛勤甚: 孤独贫寒的人只有你(孙司理)如此辛劳刻苦。
  • 虚薄伊余忝窃多: 我因出生卑微,被认为能力不足而多次失败。
  • 宦路: 仕途。
  • 今各自: 现在我们都各自走上了不同的职业道路。
  • 名场: 科举考试的考场。
  • 怀旧: 怀念过去的事。
  • 憀赖: 悲伤、愁苦的样子。
  • 临风: 面对风吹动的草木。
  • 浩歌: 高声吟唱。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崔枢密使君的深深怀念之情。诗人回顾了他们在科举考试中的相遇,并感叹两人命运的巨大差异。他们曾经是同僚,现在却各自走上了不同的道路,这种变化让诗人感到无比的伤感。然而,诗人并没有因此而失去希望,反而在临风高歌中抒发了他的豪情壮志。这首诗以其深刻的情感和独特的视角,展示了诗人对于人生和社会的独特理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