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入多年侍紫宸,封章频上触龙鳞。
杼投几见疑慈母,槛折终闻记直臣。
阙里忽惊歌曳杖,洛阳那复见埋轮。
师门一恸盈襟泪,痛为明时惜正人。

注释:

  • 紫宸:皇宫中。
  • 龙鳞:皇帝的威严,喻指权力。
  • 杼投几:比喻母亲对子女的关爱。
  • 槛折:折断栏杆,比喻遭受不幸。
  • 阙里:古代指国都或京城所在地。
  • 曳杖:拄着手杖。
  • 明时:清明的政治时期。
  • 正人:正直的人。

赏析:

此诗是一首哀悼朝廷重臣之辞,表达了作者对孔给事不幸遭遇的同情和对其忠诚、正直品质的赞美。

首句“出入多年侍紫宸”,描述了孔给事长时间地在皇宫内侍奉皇帝,展现了其忠诚和勤奋。紫宸是帝王处理政务之地,因此孔给事能在宫中长期服务,说明其受到皇帝的信任。

第二句“封章频上触龙鳞”,描绘了他多次递上奏章,尽管可能会触怒龙(皇帝)的鳞甲而遭拒绝。这反映了他敢于直言进谏的品质,尽管面对权威人物也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第三句“杼投几见疑慈母”,以“杼投”比喻母亲的爱,暗示孔给事虽受尊敬却可能因直言而被误解为像对待孩子一样的轻慢。然而,这并没有减少他的忠诚与正直。

第四句“槛折终闻记直臣”,意味着即便遭受不测,仍被赞誉为正直的大臣。这显示了孔给事即使面临困境,也坚持自己的原则,赢得了后人的尊敬。

接下来的诗句通过描述孔给事的去世,表达了对其一生的怀念:“阙里忽惊歌曳杖,洛阳那复见埋轮”。孔给事去世的消息让曾经的国家感到震惊,仿佛听到他在洛阳城下吟唱的声音,而他已经不能再看到车轮被埋藏。

末句“师门一恸盈襟泪,痛为明时惜正人”总结了全诗的情感。孔给事虽然已逝,但其忠诚正直的形象和为国家作出的贡献将永远铭记在心。诗人以此表达对这位正直人士的哀思和对清明政治的期待。

此诗通过简洁有力的语言,展现了一位忠臣的形象和他虽遭不幸但仍保持高尚品德的精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