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采陔兰负养亲,几思定省泣晨昏。
三年已毕先王制,画日将承圣主恩。
名遂自同周柱史,谏违谁记鲁臧孙。
考槃在涧虽云乐,只恐泥书到远村。

这首诗是宋朝诗人刘挚的作品,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采采陔兰负养亲,几思定省泣晨昏。
三年已毕先王制,画日将承圣主恩。
名遂自同周柱史,谏违谁记鲁臧孙。
考槃在涧虽云乐,只恐泥书到远村。

译文:
采撷着陔兰背负养育亲人,思念父母时不禁涕泪纵横。
三年孝期满后按照先王制度,我愿像太阳般照耀圣明之主。
我的名字终于能够如同周代柱史一样,谁又能记得我鲁国的谏官?
我在溪边打捞过水瓢虽然很快乐,但恐怕这书信传到远方村落。

赏析:
这是一首抒发孝思和忧国之志的诗。首联“采采陔兰负养亲,几思定省泣晨昏”表达了作者对父母的深深思念和孝顺之情。他常常怀念起父母,甚至会在清晨和黄昏时分想念他们,泪水不自觉地流淌。这种深沉的情感源于他对父母的深厚感情和责任感,以及对孝道的坚守。

颔联“三年已毕先王制,画日将承圣主恩”则表达了作者对孝道完成的喜悦和对未来的期望。他明白自己已经完成了三年的孝道,可以像古代贤者一样接受君王的赏赐。同时,他也期待着未来能够得到圣主的恩宠和重用。

颈联“名遂自同周柱史,谏违谁记鲁臧孙”则是对自身命运的一种感慨。他希望自己能够如历史上的贤者一样受到尊重和赞誉,同时也希望有人能记住他的忠言逆耳。然而,历史往往被权力和利益所左右,忠诚的声音往往被忽视。

尾联“考槃在涧虽云乐,只恐泥书到远村。”则是对现实的一种忧虑。他担心自己的孝行和忠诚之声会被世人遗忘,就像那些隐居山林的贤者一样,他们的名声最终只会在偏远的山村中流传。这反映了他对现实的无奈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这首诗通过抒发自己的孝思和忧国之情,展现了一个有理想、有担当的士大夫形象。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问题,即忠言逆耳、忠诚之士的遭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