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归已过沅湘渡,骑马东风武陵路。山花无限不关心,惟爱桃花古来树。
闻说桃花更有源,居人共得仙家趣。之子渔舟安在哉,我欲乘之望源去。
江头相逢老渔父,烟水苍苍云日暮。投竿拱手向我言,桃源之说非真然。
当时渔子渔得钱,买酒醉卧桃花边。桃花风吹入梦里,自有人世相周旋。
酒醒惊怪告俦侣,远近接响俱相传。靖节先生绝世人,奈何记伪不考真。
先生高步宭末代,雅志不肯为秦民。故作斯文写幽意,要似寰海杂风尘。
不然川原远近蒸霞开,宜有一片随水从东来。呜呼神明通八极,岂特秘尔桃源哉。
我闻是言发深省,勒马却辞渔父回。及晨遍览三春色,莫便风雨空莓苔。

【注释】

北归已过沅湘渡,骑马东风武陵路。——指诗人从北方归来经过湖南一带。

山花无限不关心,惟爱桃花古来树。——作者喜爱桃花是因为它自古以来就生长在武陵(今湖南常德)这个地方。

闻说桃花更有源,居人共得仙家趣。之子渔舟安在哉,我欲乘之望源去。——据传说,在桃源有一座神仙居住的山峰,名叫“仙人桥”。这里用“渔舟”代指那座山峰。

江头相逢老渔父,烟水苍苍云日暮。投竿拱手向我言,桃源之说非真然。——“桃源”,即传说中的渔父所说的那个地方,在武陵附近。渔父说:那个地方不是真的,因为“时复有一人来”,而渔父自己却“独钓一江秋”。

当时渔子渔得钱,买酒醉卧桃花边。桃花风吹入梦里,自有人世相周旋。——诗人想象渔父在梦中与桃源中的人们喝酒、交谈、往来的情景。

酒醒惊怪告俦侣,远近接响俱相传。靖节先生绝世人,奈何记伪不考真。——诗人醒来后感到奇怪,便向渔父和同伴们讲述了他的梦境。靖节先生是东晋时期隐士陶渊明的别号。他一生隐居不仕,以饮酒作乐为乐事,世人称之为“靖节先生”。

先生高步宭末代,雅志不肯为秦民。故作斯文写幽意,要似寰海杂风尘。——诗人不愿做官,不愿意到统治阶级中去,所以他借“写幽意”来表示他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

不然川原远近蒸霞开,宜有一片随水从东来。呜呼神明通八极,岂特秘尔桃源哉。——如果诗人没有做梦,那么在遥远的东方,应该有一片像桃花源那样的地方,那里的人民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那里的山川风光如画。

我闻是言发深省,勒马却辞渔父回。及晨遍览三春色,莫便风雨空莓苔。——听到这番话,诗人感到十分惭愧和不安。他立刻勒住马缰绳,告别了渔父,准备去游览那片美丽的桃花源。

【赏析】

《桃源行》是一首咏史抒怀诗,也是一首咏物诗。这首诗前半部分通过渔父之口,叙说了关于“桃源”的神话故事,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社会和政治的不满以及向往自由美好生活的理想愿望;后半部分则运用了比兴手法,借“桃源”来比喻理想境界,抒发了诗人的壮志豪情和不慕功名利禄的人生态度。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清新隽永,给人以美的享受。

首联写诗人离开北方后,一路春风得意地来到武陵地区,眼前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颔联诗人通过对桃花的喜爱表达出对武陵地区的向往和赞美之情。

颈联诗人由眼前的美景联想到渔父所讲的“桃源”故事,并由此产生一种梦幻般的感觉。诗人想象着自己在梦中与桃花源中的居民们一起饮酒畅谈,生活是多么惬意。然而当梦醒来时,诗人又感到十分震惊和困惑,因为他发现渔父所说的“桃源”并不是真实存在的,而是一个虚幻的地方。

尾联诗人通过渔父的讲述,进一步加深了对“桃源”这个神秘地方的认识。他认为,如果诗人没有做梦的话,那么在那遥远的东方,应该有一个像桃花源那样美好的地方,那里的人民过着自由快乐的生活。诗人还表示自己将不再去追求那些功名利禄的东西,而是要像渔父那样去过一种隐居避世的生活。

这首诗在艺术构思上独具匠心。开头两句先描绘了一个宁静美丽的画面,为下面的故事发展作了铺垫。然后巧妙地引入了“渔父”这一角色,使诗歌的情节更加曲折生动。最后,诗人又运用了比兴手法,将“桃源”比喻成自己的理想境界,表达了自己对于自由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整首诗语言优美流畅,意境深远含蓄,令人回味无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