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地无寒脉,胡为雪载涂。
草池方积玉,瓦屋又跳珠。
鱼冻难争水,鸦饥懒哺雏。
玉堂与茅舍,随分有红炉。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韩偓的《南雪》。诗中描述了南方无严寒,却下起大雪,使草池积玉,瓦屋跳珠,鱼冻难争水,鸦饥懒哺雏。最后以玉堂与茅舍,随分有红炉为结尾,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现象的感慨和对人生境遇的理解。
译文:
南国没有寒冷的脉动,为何下起了雪覆盖着道路。
草场正积聚着像玉石一样晶莹的雪水,瓦房又发出珍珠般的闪光。
鱼儿冻得难以争夺水中的氧气,乌鸦饿了懒得去喂食它的幼雏。
玉堂和茅舍,无论贫富都有红炉取暖。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象图景。首句“南地无寒脉”,用比喻手法,将南国的气候比作没有寒意的脉络,说明南方即使在冬季也很少有严寒的天气。接下来的三句“草池方积玉,瓦屋又跳珠”,“积玉”形容雪后草地如玉石般晶莹剔透,而“跳珠”则形容瓦房在积雪的映照下犹如珍珠般闪耀,形象地描绘了雪后的景象。
诗人通过对比,展现了雪后的不同生活状态。“鱼冻难争水”反映了鱼儿因缺氧而挣扎求生的困境,而“鸦饥懒哺雏”则展示了乌鸦因饥饿而懒散,懒得去喂养它们的雏儿。这些细节不仅增加了诗歌的生动性,也反映了作者对人类处境的深刻理解。
诗人以“玉堂与茅舍,随分有红炉”收尾,表达了无论身份地位如何,人们都能享受温暖的情感。这既是一种对物质生活条件的赞美,也是对人性的一种肯定。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