攲枕卧明月,西风拂帐尘。
病因贫作祟,闲与懒为邻。
意少吟难足,愁多梦不真。
数声窗外竹,恼杀断肠人。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秋夜》一诗,表达了诗人在贫苦生活中感受到的痛苦和无奈。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和赏析:
- 第一句: 「攲枕卧明月」
- 注释:「欹枕」是指斜倚着枕头,「明月」指的是明亮的月光。诗人可能在床上斜靠枕头,看着窗外明亮的月光入眠。
-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在清冷宁静的夜晚,独自躺在床上,仰望天空中明亮的月亮入眠的情景。这样的描写营造了一种静谧、寂寞的氛围,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助。
- 第二句: 「西风拂帐尘」
- 注释:「西风」指的是从西方吹来的风,「拂」是轻轻触碰的意思。「帐」是指床帐或者帐篷,「尘」是指灰尘。这里指西风吹动帐帘,让灰尘飞扬。
- 赏析:「西风拂帐尘」这个意象给人以凄凉、萧瑟的感觉,暗示了秋天的萧索和诗人的孤独。西风作为秋季的典型特征,常被用来象征秋天的到来和生命的无常。
- 第三句: 「病因贫作祟,闲与懒为邻」
- 注释:「病因贫作祟」意指贫穷成为困扰他的主要原因,「闲与懒为邻」则表示因为生活贫困、无所事事而变得懒惰。
- 赏析:这两句诗反映了诗人因贫穷而感到痛苦和无奈的现实,同时也揭示了他生活的困境和内心情感。这种描述展现了诗人在贫困生活中的挣扎和无奈,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批判。
- 第四句: 「意少吟难足,愁多梦不真」
- 注释:「吟」是指吟诗作赋,「意少吟难足」意指由于心情不佳,难以完成吟咏的任务。这里的「愁多梦不真」则是指因忧愁过度导致梦中所见皆非现实。
- 赏析: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因为心事重重而无法抒发的情感,以及因为忧愁过度而导致的梦境不实的情况。这种表达方式既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也揭示了他对现实世界的不满和失望。
- 第五句: 「数声窗外竹,恼杀断肠人」
- 注释:「数声」指的是几声,「窗外竹」指的是窗外的竹子,「断肠人」则是指内心极度忧伤的人。
- 赏析:这句诗以竹子的摇曳声音来反衬诗人的内心感受,通过描绘竹子的声音来表达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忧伤。这里的「断肠人」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内心深处的痛苦和挣扎。
这首诗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绘、内心情感的抒发以及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展现了诗人在贫苦生活中的无奈与挣扎,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